《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诞生记
栏目:落墨
作者:李超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世英书中西哲理名句

  2020年9月10日,百岁哲人张世英先生离开了我们。有人说,生命的精彩主要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这种说法我是认同的,但我要补充说,对于有些人,生命的“长度”会增加生命的“厚度”,张世英显然属于此列。纵观张先生70余载的学术生涯,一个惊人的现象是:他富有原创性的哲学运思大多是70岁以后出现的。2018年,先生以98岁高龄完成并出版了《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以下简称《书法集》)。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本书的部分工作,下面的文字记录了笔者在近3年时间里围绕本书与先生的通信往来,旨在从一个侧面展现先生的学术人生。

  《书法集》的写作过程

  大约从90岁起,张先生开始研习书法,并把他喜欢的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写成条幅。开始他并无出书打算,在学生、友人和家人的鼓动下,先生同意把其中的150余幅作品结集出版。北大文科资深教授叶朗向他建议:可以找人为这些哲理名句做注,以便更多的哲学爱好者甚至中学生也能够理解其中的精神。起初的想法是:找几个研究生,读一下《张世英文集》的相关内容,然后分工完成这个工作。估计是先生不愿麻烦太多的人,于是于2017年3月24日给我发来邮件:“超杰,还是请你为我的《书法集》做注释吧。我深知这项注释工程需要水平和耐心,是件工程不小的麻烦事,先谢谢你了。 ”我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接受了这个任务。兴奋,是因为有此难得的机会,跟随张先生重走中西方哲学之路,重温那些脍炙人口的古典哲理名句。忐忑,是因为这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有相当难度与挑战的工作。先生起初和我说,每条注释一二百字即可。但我发现,要在这么短的篇幅内把一个哲学家的名句说清楚,难度极大,有时为了准确注释一句格言,需要认真地把整本书读一遍。

  注释工作从我相对更为熟悉的“西方古典哲理名句”开始。我把布鲁诺和朗吉努斯两条格言的注释发给先生,请他审阅,以便确立标准。先生给予鼓励并提出了具体意见。“两条注释写得很有学术性。建议:一、出处还可以具体一点,除书名外,还可加上具体的篇章,倒不必注明版本和页码。二、在可能范围内,注释还可以简单通俗一点。 ”我读出了先生的言外之意:我的注释还不够通俗。为了给我的注释工作提供一个理想样本,先生发来了他亲笔撰写的两条注释,其中一条是对黑格尔“哲学教人仰望星空,眼光远大”一句所做的注释,内容如下:“这句格言是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泰利士’部分中一段话的概括,这段话原文大意如下:泰利士既是哲学家又懂天文,曾预言过日蚀。他有一天仰望星空时不小心跌入一土坑中,人们因此嘲笑他,说他看不到脚面前的现实。黑格尔针对这些人的嘲笑,说,其实哲学家也在嘲笑这些人,因为永远躺在坑里出不来,故不能自由地跌入坑里,这些人不可能眼光远大。一个哲人则不仅眼光远大,他如果愿意,也会很容易获得现实的财富的。 ”

  2017年5月8日,我完成了“西方哲学部分”的注释。6月29日,经过三个月的埋头苦干,注释工作全部完成。交稿之日,先生和我都非常高兴,接下去就是等待看清样了。不料,2018年3月7日,我收到先生微信:“今晚偶尔翻阅到你写的戴震批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那段注释,觉得有加注的必要。实际上,理学家朱熹讲的‘存天理去人欲’中的‘人欲’ ,只是指人的情欲之‘流而至于滥’者,非指人生存所必需的一般欲求。为了避免误解,你看是否可以在注释的适当处所后面用括号把这两句加注进去。书还没看清样,还来得及增改。 ”我当即告知出版社,予以改正。先生的治学态度,令我感动。

张世英书中西哲理名句

  续写《书法集》的努力

  在为《书法集》做注之初,我就怂恿先生继续写下去。我在2017年4月7日给先生的邮件中这样写道:“先生近来身体如何?还能写毛笔字吗?如能写就继续写,权当修身养性。下一步可专写现代西方哲学方面的。 ”先生回复:“我自从去年10月肺炎以来,体力一直未恢复到此前的状态,现在右手也抖,不能再写毛笔字了。最近发给你的三条注释,只是为了亲身体会一下此项工作的困难艰辛。我每写一条都感到非常吃力,气喘吁吁。我在写作中更觉给你添麻烦,故一再向你致歉。 ”闻听此言,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未承想到的是, 2019年3月18日,先生爱女晓嵋发来了一幅先生写毛笔字的照片,说:“老父亲今天精神好,又在写字了。 ”我非常高兴并和晓嵋说:“可以让张先生写一些现代西方哲理名句。积累到一定数目后,我还给做注,再出一个集子。 ”晓嵋发来了先生刚写的休谟的名句“哲学的繁荣主要由于各种意见和议论可以自由对抗” 。这是先生原来写过的,并已经收入《书法集》 。知道先生一生追求自由境界,我便于3月23日给先生发去了我挑选的一组萨特的名句,取名“萨特论自由” 。同日,我又给先生发去了海德格尔的一组名句。先生可能以为这些名句是我随意从网上下载的,于是回复:“要有出处的,网上有许多不可信。 ”我回复:“均有出处,这些都是我亲自引用过的。 ”先生回复:“我手抖厉害,很难有几条能见人,出书已不可能。 ”

  2019年3月24日,晓嵋发来了先生刚写的海德格尔的名言“人是在的澄明” 。3月27日,先生发来微信:“请查查下列尼采的名言是否有出处:‘一个民族要有忧患意识,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尼采还有一句,要出处:‘人和树一样,越向往高处阳光,其根越伸向黑暗地底。 ’ ”知道先生喜欢尼采哲学,我挑选了一组尼采名句发给他,同时回复先生“ ‘人和树一样,越向往高处阳光,其根越伸向黑暗地底’ ,这句话出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山上的树’一节。 ”先生回复:“好,我已写成了条幅。 ” 4月23日,我又给先生发去一组柏格森的名句。先生回复:“好。只是手抖厉害,每写五六张,难有一张成功。 ”我回复:“您就当是锻炼身体。 ” 5月7日,先生发来微信:“爱因斯坦说‘我相信上帝,他通过万有之间的秩序井然的和谐来显示自己。 ’请找出这一条的出处。 ”次日,我回复先生:“多种渠道显示,上面那句话出自《时代》周刊1979年2月19日第一期所载‘重新发现爱因斯坦’一文。 ”知道先生喜欢爱因斯坦,我于5月8日发给他一组爱因斯坦名句。先生当日回复:“爱氏的名言,几乎句句都有深意,他不仅是伟大科学家,而且是地道的哲学家。我的论著中多处引用他的思想,我将尽力克服手病,把大部名言写成条幅。 ”

  2019年5月20日,是先生的生日。我发去了祝贺的微信,送上一组维特根斯坦名言,同时给先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我还是希望您能多写能代表一个哲学家哲学观点的名句。二、因手抖中途废掉的条幅,不要扔掉,在另一张纸上接着写剩下的内容,找人拼到一起很容易。 ” 5月27日,先生给我发来了他写的爱因斯坦、柏格森等人的名句,我甚是高兴,并回复先生:“新写的条幅先别送人,我会陆续给您发一些名句,尽量选短一些的。 ”先生答应并回复:“这几条是左手扶右手,抖得好一点才留下的。一般要扔五六张才有一条可以勉强见人,太困难了。我差不多要决定不拿笔了,手抖令我太丧气,几成痛苦,至少是烦恼。 ”我觉得先生可能真的要就此搁笔了。

  不料2019年5月31日又收到先生的微信:“我清理手机垃圾时,不知怎么地把微信中存放的内容全删去了,请你把最近连续发我的四五位现代名家名言全部再发给我。 ” 6月1日,我把相关内容重发了一次。6月14日,先生说:他没有收到我发的内容,嘱我再发一次。我心中暗喜,先生还是要继续写下去的。7月9日,先生给我发来了三条爱因斯坦的名言,嘱我找出出处。这几句名言是:“知识不是力量,探求知识的好奇心才是力量”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只是拥有无比强烈的好奇心” 。因当时不在国内,我未能及时为这几句名言找到出处。回国后,我于8月9日回复先生,告诉他其中一句名言的出处。至此,我和先生就《书法集》的通信就结束了,那时先生已经过了99岁。

  2019年入冬,先生不断发烧,体力十分衰弱,真的再也无法动笔了。我不知道现代西方哲学部分的名句,先生最后到底写了多少,恐怕真如先生所说, 《现代西方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很难与读者见面了。我有时想,如果我早一点督促先生的话,为他选的名句再短一些的话,也许在先生百岁之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先生的书法作品吧。

  先生的一生,是追求真善美的一生,审美境界是他心目中的最高境界。先生已经驾鹤西去,我想知道:那边的风景美吗?希望先生进入我的梦乡,告诉我天堂的模样。

扫一扫浏览张世英先生追思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