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助力,“陇上江南”唱响小康欢歌
——中国文联定点帮扶甘肃武都脱贫记
作者:本报记者 范雪娇  来源:中国艺术报

铁凝一行参观武都花椒基地

  “……富饶的期盼/托付给一枚枚/心形的橄榄/一个传奇诞生/在陇上江南/米仓山下/许下梦的诺言……” 2020年10月15日晚,一首由中国文联组织知名词曲作家屈塬、王备专门为甘肃武都创作的扶贫歌曲《橄榄梦》 ,在“大道康庄”中国文联2020年文艺扶贫原创歌曲演唱会上唱响,以优美的旋律、炽热的情感叩动着首都观众的心弦,人们在歌声中与甘肃武都人民一起欢庆着因发展橄榄产业脱贫致富的喜悦。

  位于米仓山下、白龙江畔,有“陇上江南”美称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是中国文联定点帮扶对象, 2020年2月2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武都区退出贫困县。这是对多年来武都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也显示了中国文联定点帮扶武都脱贫工作的显著实绩。

  让武都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使命

  对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给出这样明确的要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

  贫困,一直是困扰武都发展最大的难题。在这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如何帮助武都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一直是中国文联的牵挂。

李屹一行在甘肃武都调研

  山水迢迢,却心相通意相连。自武都成为中国文联定点帮扶对象以来,中国文联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众多文艺大家、名家和文艺工作者们的心就和武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中国文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引进扶贫项目、助推产业发展、完善基础建设,持续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义卖捐赠、文艺培训、慰问演出等活动,为武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贡献了文艺的力量。中国文联也与当地党委政府共同探索开拓了一条具有文联特色的文艺扶贫之路。

  2020年9月,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带领对口帮扶工作组赴武都调研,推动落实2020年度中国文联定点帮扶工作计划,听取武都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建议,共同研究下一步帮扶工作的思路措施;深入到陇南市文联、武都区文联,就深化文联组织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和指导意见。而在之前的2018年4月、 2019年4月,李屹也曾带领帮扶工作组深入到武都调研考察。中国文联党组其他领导同志也多次到武都调研扶贫工作。

  ……

  这样的工作每年都在开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联领导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多次深入武都,开展调研,走访慰问,使得武都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

  多年以来,中国文联坚持以文艺扶贫为主线,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多措并举,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国文联调研组与甘肃武都文艺家在一起

  出实招出良策,推动武都产业良性发展

  “掌握农时要巧干,因地制宜顺自然。花椒当作孩子养,致富路上奔小康。 ”这是流传在武都乡间的顺口溜,也充分说明了花椒产业在武都人民奔小康路上的重要作用。

  现在武都大红袍花椒价格不便宜,一斤价格从2018年初的70元左右一直涨到2019年下半年的100元以上,当地的老百姓们都竖起大拇指说,是中国文联的文艺扶贫、文艺宣传把大红袍的名气打响了,把大红袍打红了。

  如今,每年花椒收获的季节,中国文联都会组织知名艺术家到武都区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助推了“武都花椒洽谈会”顺利举行。特别是2018年7月,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参加2018武都花椒产销对接(电商)洽谈会相关活动,与当地的艺术家代表座谈。连续十届的“武都花椒节”让武都花椒享誉全国。现在,武都区全区花椒种植面积100万亩,总产量达2000万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千年椒乡” 。

  除了红色花椒,武都还有绿色橄榄,而橄榄种植、橄榄油压榨产业也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么优质的橄榄却榨不出好品质的橄榄油,曾经一度让武都人伤透脑筋。中国文联协调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实地考察油橄榄种植、加工各环节,针对不同品种油橄榄果提出专门改进措施,解决了油橄榄果出油率低的问题。为解决橄榄油滞销问题,中国文联以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推介活动,邀请知名艺术家为油橄榄拍摄MV宣传片,邀请知名词曲家创作歌曲《橄榄梦》并在各地演出。

  多年来,中国文联广泛开展科技、技能培训,与西南科技大学深入合作,邀请中药材种植、羊肚菌培植专家教授走到田间地头为贫困群众现场指导,组织专家授课,延请专业人员进行科技支教,因地制宜,引进适合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农业种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技能。

  过去武都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土地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如今,打开武都区人民政府网站,带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千年药乡”“中国油橄榄之乡”字样的宣传照在最醒目的位置首先映入眼帘。从这几个让武都人深感自豪的称谓中可以窥见武都文艺与产业并进的发展现状。

赵实一行参观考察武都区数字电影放映机安装点

  扶志扶智,坚实武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

  今年9月,中国文联艺术培训班在武都举办,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组织42名优秀艺术家对武都近1000名中小学生、艺术教师进行了15天培训。“极大地调动了我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了对今后考取大学和服务社会的自信” ,培训结束后,当地学生发出感慨。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像这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已经在武都贫困群众心里播下了奋斗的种子——依靠自己,主动作为,脱贫致富,筑梦小康。

  ——书法家们每年春节前都会组织“送万福”活动,众多著名书法家顶风冒雪为群众写春联、送福字,村民从开始的不关心、不热心,到现在争着要、抢着要;

  ——著名摄影家为贫困群众拍摄全家福,并冲印装裱后送到农户家中,贫困群众用名家的书法作品、欢乐的全家福,换下了悬挂多年的神符,乡村风尚为之一变,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著名歌唱家、舞蹈家、曲艺家文艺小分队每年开展众多慰问演出,将最好的文艺作品带进了大山深处,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近年来,累计为武都区图书馆和各乡镇图书室、阅览室,乡村中小学捐赠了600余万元的图书报刊,在中国文联的帮助下,武都区图书馆实现了“总分馆制” ,成为了甘肃第一家与省图书馆实现联网的图书馆,陇南市唯一的国家二级图书馆,各类功能均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水平。

中国文联组织书画家向武都捐赠书画作品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播撒下文艺的种子

  在实现脱贫、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文艺发挥着培根铸魂的作用。中国文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调动各艺术门类文艺工作者的扶贫热情,通过开展艺术教育、培训文艺骨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武都人民的心里种下文艺的种子。

  在中国文联组织下,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主动谋划、积极参与,多次组织艺术家开展采风创作、文艺演出、文艺支教、文艺培训等活动。

  以中国舞协为例, 2016年起,中国舞协先后在武都多所乡村小学开设“中国舞蹈家协会《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舞蹈课堂” ,组织全国的舞蹈志愿教师去乡村支教。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在武都开设“美育圆梦艺术教室”项目,购置艺术教育设施、聘请艺术教师开展艺术教育。中国文联各个单位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开展的类似工作,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参与脱贫攻坚文艺志愿服务,结合贫困地区需求创作文艺扶贫原创歌曲,以文艺的力量感染人、凝聚人、振奋人,打开贫困地区对外宣传展示的窗口,有效助力贫困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经济与社会跨越式发展。

  常年浸润在浓郁艺术氛围中的武都人民,有眼光,有积淀,再看自己的文化传统,便有了不一样的发现。高山戏是发源于武都鱼龙镇上尹村的古老剧种,被称为“中国戏剧理论研究的活化石” ,武都人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与自信集中体现在这一剧种上。近年来,中国文联委托中国剧协聘请专家在创作上给予指导,并出资打造了高山戏经典剧目《米仓魂》 ,受到陇南地区人们的喜爱,赴各地的巡演也反响强烈。这些有实效的工作使《米仓魂》成为武都区的文化名片、文化品牌,对宣传武都旅游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为当地群众表演评书

  情系陇上江南,助力乡村振兴

  “是中国文联重新点燃了我的梦” ,回首自己的艺考路,张霞这样说。2019年9月,还是武都区两水中学高三10班的张霞被西北民族大学古筝专业录取,她也成为村里首个考上二本大学的人。艺考让这个来自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体会到了“特长”的“烧钱” 。在中国文联的及时资助下,她才得以继续参加艺考最后半年的集训。多年来,中国文联积极资助武都区贫困家庭学生,已累计资助150名,有127名学生考上了大学,今后每年还要资助75名贫困学生。

  实际上自开展定点帮扶以来,中国文联便与武都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文联心系灾区重建,第一时间向武都区致电慰问,并募捐赈灾款40万元。同年8月,中国文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同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向在京部分知名书画家发出邀请,得到积极响应。在很短的时间里, 11位当代书画大家为神舟七号精心创作了11幅书画精品,这些书画精品搭载“神七”飞船问天,并伴随航天英雄胜利凯旋,在北京航天城开舱亮相后合裱为卷,义卖所得500万元善款全部捐赠给武都区,支援当地教育事业。2010年、 2011年又先后为帮助武都地震灾后重建捐赠资金52万元。近四年来,中国文联更是向武都区共捐赠了960余万元资金。

塘坪村村民欢迎慰问演出团

  今年8月以来,武都持续暴雨,引发了严重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灾害发生后,中国文联党组和广大干部职工时刻关注武都灾情,心系武都人民安危。中国文联党组紧急筹措40万元救灾款支援武都,并发去慰问信,表示将与武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携手,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武都脱贫摘帽的背后,洒下汗水的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心在武都、身也在武都。他们努力协调各方面资源,在产业扶贫和文艺扶贫方面深入发力,勤勤恳恳、履职尽责,确保帮扶工作落地见效,得到当地群众的肯定。他们就是挂职扶贫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自对口帮扶以来,中国文联精准派出了一批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中国摄影家协会机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孙明亮连续四年赴该地挂职区委常委、副区长,连续三年被考核优秀等次,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美大处处长曹俊两度赴武都区鱼龙镇上尹村挂职第一书记;中国舞协干部汪杨赴武都区鱼龙镇上尹村挂职第一书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刚刚落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完成脱贫攻坚之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今日的武都,已经摆脱贫困,走在了幸福小康路上。“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 ,按照这个要求,中国文联党组今年以来已多次召开中国文联定点扶贫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下一步的扶贫工作,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切实发挥文化振兴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中国文联,始终心系武都;陇上江南,明天更美好。

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赴武都马街小学慰问演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