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浪花最美丽
作者:刘乐权  来源:中国艺术报

  《苗寨的故事》是湖南当代音乐创作的丰硕成果,是湖南音乐创作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而产生的精品力作,是湖湘音乐开拓新局面再创新辉煌的经典之作。

  《苗寨的故事》的成功,再一次启示我们,音乐创作要出精品,必须深入生活。生活是音乐创作唯一的源头活水,音乐创作有生活才生动。生活的浪花最美丽。 《苗寨的故事》是一部表现重大的时代主题、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史诗。为了真实反映古老苗寨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历史巨变,讴歌新时代苗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精神,词曲作者可谓是下足了生活功。词作者金沙出生在湘西南的大山之中,是农民的儿子,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十分熟悉。曾在湘西的张家界工作生活了15年。2016年以来,每年都10余次到湘西结对扶贫,仅2019年就多达14次,在苗寨过苗年、过春节,吃在苗家,住在苗家。曲作者孟勇曾在湘西度过童年,在湖南省歌舞剧院工作期间经常到湘西体验生活,这一次为了创作《苗寨的故事》又专程4次到湘西,几乎跑遍了花垣县所有乡镇。而十八洞村,词曲作者去得就更多了,以致于村民都认得他们两位了,一到村里,苗寨村民都“金老师”“孟老师”地叫得很是亲密。

  ——到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苗寨的故事》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说苗寨脱贫攻坚的故事,一个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一个素材,要讲好一个个故事就必须搜集到一个个素材。那么,这些素材在哪里?这个问题不仅牵涉到创作思想,还牵涉到创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 《苗寨的故事》词曲作者最可宝贵的做法就是,走出办公室,来到苗家寨,和苗族群众们一起吃住,在苗寨里了解苗寨的风土人情,在苗寨里倾听苗寨的扶贫故事,在苗寨里记录苗寨的沧桑巨变。 《苗寨的故事》第二乐章有十一首歌曲,前三首叙述苗寨在改革开放之后探索扶贫之路,后八首讲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所带来的苗寨巨变。第一首《春风从田野上吹起》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大规模扶贫的序幕;第二首《桐子花开》 ,述说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相互思念之情;第三首《缠树的老青藤》 ,讲述经历多年扶贫求索却未能彻底摆脱贫困的思考;第四首《金钥匙》 ,讲述扶贫工作队员和村支两委成员、全体村民在“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指引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事迹;第五首《悬崖上的修路号子》 ,讲述苗寨村民在崇山峻岭的悬崖陡壁上开山凿石,修筑致富公路;第六首《黄桃花开一片海》 ,讲述苗寨致富能手带头开发种植黄桃产业;第七首《鸟儿飞回来了》 ,讲述苗寨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乡广开种植、养殖、苗绣、旅游、餐饮等产业发展门路;第八首《外婆的木板房》 ,从外孙暑假来看外婆的角度,讲述苗寨住房及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第九首《美丽的小阿妹》 ,讲述苗寨光棍脱单的甜蜜爱情;第十首《苗寨客人来》 ,讲述苗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第十一首《我们圆了小康梦》 ,抒发苗寨村民脱贫、走上小康的喜悦之情,表达对党和政府、对扶贫工作者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这十一首歌就是十一个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苗寨脱贫攻坚、走上小康的历史巨变。这十一个故事不是凭空而来,既不是事先谁设定的,也不是作者在办公室主观臆断“想”出来的,而是作者在湘西苗寨一次又一次采风中被生活“撞”出来的。比如《桐子花开》 ,原本词作者金沙是想写板栗花的,但板栗带刺,与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温暖亲情不合。通过实地采风,作者发现桐子花是苗岭开得最多的花,一开就满树洁白,十分美丽,给人温情,而且“桐”与“童”谐音,于是作者推翻最初的想法,改写桐子花。这就是生活“撞击”的力量,是生活带来了创作的生机。

  ——到生活中提炼创作主题。《苗寨的故事》通过讲述美丽神秘而又贫穷偏僻的湘西苗寨,通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故事,反映古老苗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历史巨变、讴歌新时代苗族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精神的主题。作为一件大型音乐作品, 《苗寨的故事》的主题只能在生活里提炼。因此,词曲作者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花垣县,来到十八洞村,沉到生活一线,与苗寨村民“同呼吸共患难” ,听他们讲故事,与他们交朋友,老老实实地记录他们的所思所想。在采风中思索主题,在生活中提炼主题,着力打造老百姓听得懂、看得进的真实可信的音乐作品。

  组歌采用先抑后扬的情绪基调,以一种新旧对比的逻辑结构来揭示主题。第一乐章第一首《洁白的云雾》描绘云雾中的美丽苗寨和古老的农耕生活景象,第二首《石板小路弯又弯》诉说了苗寨同胞生活的艰辛,第三首《千年苗鼓咚咚响》描述苗寨同胞千百年来与水灾、旱灾、冰灾、疾病、战乱、匪患搏斗,与贫穷落后搏斗的拼搏精神,通过三首歌曲讲了苗寨过去的故事,描绘了三幅风俗画,展现了一个美得让人心醉、穷得令人心酸的古老苗寨。第三乐章情感色彩明显亮丽起来,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主题得到彻底显现。第一首《快乐的花喜鹊》 ,作者借“吉祥鸟”之称的喜鹊,热情赞美绿水青山中的美丽幸福新家园。第二首《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讲述脱贫致富后的苗寨村民乘坐高铁旅游,通过向列车窗外眺望的独特视角,描绘祖国新时代的壮丽画卷,抒发与全国人民一道追求“中国梦”的壮志豪情。第三首《太阳正在升起》 ,昭示苗寨今日的蓬勃活力,预示苗寨在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前景。

  ——到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音乐创作需要灵感,但灵感不在办公室,而在火热的生产一线,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创作灵感,只有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才能激发。 《苗寨的故事》第三乐章有一首《快乐的花喜鹊》 ,创作时最先是准备用“喳喳喳”这个传统的喜鹊叫声的。因为喜鹊的叫声一直都是“喳喳喳”的,这是世人尽知的生活常识。然而这次为了创作《苗寨的故事》 ,词曲作者在湘西大夯来村采风时,村里一位苗族阿婆说,喜鹊的叫声是“啊嘎嘎炯嘎嘎” ,作者惊讶之余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在《快乐的花喜鹊》一歌创作中,就采用了“啊嘎嘎炯嘎嘎” ,写出了湘西苗寨与众不同的却更为逼真传神的喜鹊。为了突出这个新衬词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作者在谱曲时有意把“啊嘎嘎炯嘎嘎”进行了强化处理,不仅从开头用到结尾,而且在主旋律、副旋律中还进行了交替使用,风味别致,煞是新颖,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像这样富有创新性的灵动之举,在《苗寨的故事》创作实践中还有不少。如曲作者孟勇在雅酉镇扪岱村古苗寨采风时,发现和采集了古民居木门转动发出的声音。再如词曲作者在湘西边城镇采风,偶然中发现清水江的鹅卵石发出的声音特别清亮悦耳,与一般河里的石头很不一样,曲作者孟勇灵机一动,一个奇特的想法突然降临,把鹅卵石引进交响乐队,让鹅卵石为神秘“苗寨”增光添彩。为此, 8月5日至8日, 《苗寨的故事》排演团队代表去花垣县边城镇采风时,词曲作者特意来到清水江,在河里挑选了大大小小一篮子鹅卵石,以备首演之用。首演中,我特别留心观察了,在《外婆的木板房》和《苗寨客人来》两首歌曲演奏时,清水江的鹅卵石就堂堂正正地登上舞台,做了伴奏乐器,独特的配器为整台演出增色不少。在中外交响乐团演出中,用鹅卵石做乐器,恐怕还是头一回。

  正因为组歌大量采用最接地气的民族民间元素、最有湘味的音乐素材, 《苗寨的故事》才如此绚丽夺目,成为我国新时代音乐作品的“这一个” 。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评协音乐评论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