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故事的智慧表达
作者:肖舞  来源:中国艺术报

  10月21日晚,在音乐界有着“黄金搭档”之美誉的“金孟组合”一级编剧金沙、一级作曲孟勇作词作曲的大型交响叙事组歌《苗寨的故事》在长沙音乐厅成功首演。笔者择其词章作一试探性的浅析与评价,认为词作者金沙先生的独创性思维与创新性技巧,即讲述苗寨“战贫”故事的“智慧的高级表达” ,可谓标新立异,值得称道。

  其一,高“战”位,低深入。近年来,关于扶贫题材的歌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遗憾的是大多数歌曲成了“哑炮” ,既没有“高峰”之作,更没有高质量的大型音乐作品。其中主要原因是很少有词曲作者长时间深入偏远贫困乡村采风创作,信息来源主要是新闻媒体,看到的听到的仅仅是皮毛,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蝶变过程、百姓感受知之甚少。

  然而,曾在湘西大地工作生活长达15年之久的湖南歌词界执牛耳者金沙,独辟蹊径,自觉而勇敢地率先进入“战时”状态,并将自己置于高纬度的“战位” ,突破种种条件的制约,16次81天深入湘西苗寨体验生活,“零距离”感受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农民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并将其变化像凸透镜一样收入眼底、藏入脑海。然后,“择其一点,不及其余” ,深度聚焦精准扶贫的“首倡地”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用近3年的时间与心力为苗寨创作了17首歌词即《苗寨的故事》词作,数十次修改打磨,精益求精,按照时间逻辑顺序分为“云雾深处”“春风吹来”“太阳升起”三大乐章,以讲故事的方式完整地呈现苗寨过去的穷与苦、现在的富与美、未来的强与新。最终,以高品质而富有“战”力的大型音乐作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贫困、圆梦小康”的伟大壮举与精神伟力。

  其二,大“战”事,小切入。组歌描绘的对象是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千年苗寨,讲述的故事是一部宏大而具有传奇色彩的苗寨蝶变史。从其三大乐章所内在的时间跨越而言,可以粗略概括为苗寨历经的三个时代: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时代、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逐步战胜贫穷的时代、开启小康生活新征程的时代。当然,从其三大乐章的篇幅(即第一、三乐章分别为3首歌、共6首歌,第二乐章为11首歌)结构安排上,可见重点在第二乐章,主要讲述漫长而短暂的“战贫”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故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青壮年外出打工而孩子留守在家、摆脱贫困的艰难跋涉,再到精准扶贫政策下大量村民回家乡修路,发展种植养殖业、苗绣手工业、旅游业,开启直播带货、建新房、兴教育及光棍脱单等小康模式。整个故事构思巧妙,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加上三大乐章之前均安排了一个引子,更是一部相当完整而详尽、宏大而有趣的“战贫”叙事。

  而匠心独运的是,从三大乐章到17首歌词的切入点既独特又微小,犹如微型摄像头一般体积微小、功能强大。宏观上,三个乐章的题目“云雾深处”“春风吹来”“太阳升起”分别以云雾、春风、太阳为切入点、为支柱,层层递进,建立起整个宏大叙事的组织架构,逻辑清晰,引人遐思,可谓小视角,大格局。中观上,三个乐章的引子即《围着火塘唱苗歌》 《围着火塘唱新歌》 《围着火塘唱欢歌》 ,分别以苗歌、新歌、欢歌为切入点、为引线,引领听众一步跨入苗寨,步步前进,慢慢升华,通过不同的情绪感受苗寨的变化、苗寨人的变化;同时,引子又如一幅小小的素描,牵引出各个乐章的高度浓缩了的核心内容即“穷山窝”“暖山窝”“金银窝” 。微观上,第一乐章3首歌词《洁白的云雾》 《石板小路弯又弯》《千年苗鼓咚咚响》分别选取云雾、石板小路、苗鼓为切入点、为支点,有点到线,由线到面,描绘出一个古老美丽神奇、偏远贫穷落后而生生不息的千年苗寨。第二、三乐章的歌词也大多如此,首首切入点小,立意奇高,在叙事抒情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与效果。

  其三,苗“战”片,细落入。组歌词章的一个最突出且最难得的特质是集形象、声音、动作、情感与细节于一体,结合上述大“战”事就像一部为湘西苗寨“私人订制”的“战贫”影片。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每首歌词题目的形象抓得精准而巧妙。比如《围着火塘唱苗歌》 《洁白的云雾》 《千年苗鼓咚咚响》《桐子花开》 《悬崖上的修路号子》 《快乐的花喜鹊》等,形声俱备,既凸显了浓郁的苗族特色,又突出了歌词艺术注重意象、注重音乐性的特质,更是体现出作者对细节的高度敏锐性与发掘力。

  第二,以题目的形象为切入点、为核心引擎,深入歌词主、副歌部分进行发散性思维与形象性创造,扩展成一个完整而深邃的意象世界,表达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内涵。比如第一乐章3首歌词《洁白的云雾》 《石板小路弯又弯》 《千年苗鼓咚咚响》中,云雾、弯、鼓分别以排比的手法贯穿全篇,每一句词里均有这三个意象词,所处位置大多居中或首端,犹如用线串起一颗颗珍珠,不仅在结构上独树一帜,而且在音乐上有了固定的节奏型,富有一定的艺术张力与可能性。又如《快乐的花喜鹊》 ,以“啊嘎嘎炯嘎嘎”的歌唱为开头,用排比的句式歌唱了苗寨的“青山、小河、蓝天、云朵、稻浪、花果、工坊、村落” ,构成了一幅美丽、幸福而兴旺的现代苗寨景观图。还有《太阳正在升起来》等词作概莫如此,美不可言。

  第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比如《金钥匙》中写的“拿起精准扶贫的金钥匙,打开千年的穷锁链”“拿起精准扶贫的金钥匙,打开富裕的新家园” ,将精准扶贫比喻成百姓日常生活中开门的“金钥匙” ; 《缠树的老青藤》中写的“贫困就像缠树的老青藤,缠着你的枝丫丫,缠着你的腰杆杆,在你泥土里深深地扎根。 ”将苗寨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的贫困比喻成树木林里扎根深厚的缠树老青藤; 《我们圆了小康梦》中写的“是你帮我们挖断了穷根子,是你帮我们甩掉了穷帽子。家家户户圆了小康梦,是你带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将苗寨多年的贫穷比喻成“穷根子”“穷帽子” 。总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令人感到特别贴切、形象、鲜活及艺术生活化。

  第四,化无情为有情,从有情到深情。比如, 《桐子花开》中写的“桐子花开朵朵白,朵朵桐子花开漫山寨。去年花开去打工,今年花开还没回来。桐子树下一声喊,爸爸妈妈何时回家来?……”借桐子树开花来抒发改革开放初期留守儿童深切思念与期盼长年在外打工的父母之情,催人泪下; 《黄桃花开一片海》中“桃花红,桃花香……带头致富的大阿哥,笑容就像桃花开。 ”在描绘桃花盛开的基础上升华到农民迎来丰收的喜悦之情,由物及人,水到渠成。又如《我们圆了小康梦》中一连用了“感谢你”“记得你”“跟着你”等10个“你” ,将整个第二乐章的情绪推到“沸点” ,由苗寨人民扶贫致富、圆梦小康的无比兴奋与激动之情,升华到苗寨人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你”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无比热爱与感激之情,既深切又真挚。

  第五,化有限为无限,从递进到跨越。根据三个乐章描述的对象与故事情节的设计,可以说,前面15首歌词写的都是苗寨之内的事,而且都是选择苗寨的某一细节或某一事物为突破口、切入点,循序渐进,全面而多维度地讲述脱贫致富的故事,但是,到了第16首歌词《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 ,作者笔锋一转,从苗寨跨越到三湘四水、跨越到全国各地,描述苗寨人民走出苗寨乘坐高铁,透过高铁窗户眺望祖国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接着, 《太阳正在升起来》 ,从“云海、林海、花海、心海”升起来,“升起在新时代的苗寨,富起来美起来强起来……”描绘的视野、格局越来越大,境界、情绪越来越高,直至给人无限的美好的遐想空间。

  总而言之,思维决定成败。正是词作家金沙在四十余年文艺创作磨砺中炼就了上述这些独创性的“金氏思维”与智慧的表达方式,窃以为,大型交响叙事组歌《苗寨的故事》词作是其继成功创作大型声乐套曲《张家界大合唱》 、大型交响合唱《通道转兵组歌》歌词之后,又一部扎根本土、深植时代,集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于一体的大型音乐作品。

  (作者系中国评协、中国音协、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评协音乐评论委员会副会长,长沙市音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