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音乐中的意象、境界与精神
作者:徐粤春  来源:中国艺术报

抗疫音乐中的意象、境界与精神

徐粤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纵观此次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可以说数量大、佳作多,情感饱满、意象丰富。这些作品承载着音乐家们的社会责任、理性思考与真挚情感,既为我们谱写了优美的旋律,同时也构建了丰富深邃的意象世界、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唱响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精神。

  一是虚实结合的生动记录,描绘抗疫斗争的典型意象。在抗疫斗争这一特殊的“大语境”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作品通过选取在大家看来极为寻常的意象,焕发出不寻常的光彩。抗疫地域环境意象的营造是比较突出的一点。抗疫斗争典型意象的挖掘则是音乐创作的聚焦点。抗疫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使艺术表现主体的形象具象化、多元化、立体化,既没有脱离特定形象的制约,又超越了特定形象,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启示。

  二是情景交融的深情抒写,构筑意蕴丰盈的审美境界。抗疫音乐创作中,音乐家们把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体察现实、捕捉灵感,以个人真挚的审美情感抒写时代之情、人民之情,唤起听众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产生了极强的感染力感召力。这些作品虽然题材、视角、手法各不相同,呈现出的审美境界和情感定位也意蕴丰盈,既有悲悯的、低沉的,有温情的、圣洁的,也有激昂的、雄浑的,但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总基调,给人们以鼓舞、抚慰和奋进的力量。

  三是宏大叙事与个体体验的辩证统一,唱响荡气回肠的时代精神。在抗疫斗争中,广大音乐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担当精神记录时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秀作品践行着伟大抗疫精神。抗疫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既是独特的、个人的,又是普遍的、大众的,实现了“小我”与“大我”的水乳交融、有机统一,把音乐的力量铭刻在伟大抗疫精神的丰碑上。

  从音乐批评的角度来看,有些问题和不足也不能回避,比如有些作品表达图解新闻、空喊口号,不接地气、言不由衷;有些语言缺乏艺术的凝练、鲜活的个性和生动的气韵;有些旋律听起来似曾相识,缺乏辨识度和创新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