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处的歌声
栏目:非遗
作者:杨一父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夹金山的怀抱中,栖居着一支古老的民族。1954年,国务院在对各民族的识别中,这个民族才被准确识别为嘉绒藏族,系藏族的一个分支。嘉绒,意思是女王的山河。女人在这里享有尊贵的地位,她们在种族繁衍和民族发展进程中无可替代。女王统治着整个部落,山川、河流、林木、牲畜……无一不属于女王,目之所及,无不为其威仪所臣服。然而,让硗碛嘉绒藏族女王没有想到的是,在大山之外还有一个偌大的世界。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5年、10年,或者某个时刻,已经悄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比如, 1935年,红军从这里翻过了“鸟都飞不过”的雪山, 14年之后新中国成立;比如,公路仿佛在一夜之间就通到了大山深处;再比如,这个民族的歌声,被命名为多声部民歌,和北方民族的长调、呼麦一样,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暮色四合,硗碛寨子一片宁静。我们在一家“藏家乐”住下。主人姓刘,我问刘哥,会不会唱硗碛民歌。刘哥说,硗碛民歌是嘉绒人代代心口相传的双声,又叫公母调,他听老人们唱过,只会几句。蜂蜜酒点燃了激情,欢乐的气氛感染了主人。刘哥叫来妻子,俩人一起为我们唱上了一段:

  (女,高音)呀哟依哟哦(男,中音)呜哦呜哦哟(女,中音)哟耶哟耶哟

  (男,低音)呜……哦……

  声音一高一低,和谐动听。唱毕,还没等我们问唱的是什么,刘哥笑着自嘲唱得不好,有些羞愧。刘哥说,硗碛唱得好的人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老人们不停地寻找机会,把歌唱的方法教给年轻人。刘哥还说,硗碛民歌受到国家文化部门重视,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硗碛乡上还建了传习所,传承人都是些70岁以上的老人, 50岁左右的人也会唱一些。有了传习所之后,学习双声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好多青年人已经能唱了。刘哥接着说,其实刚才我们也就是即兴唱了两句,意思是:欢迎啊,欢迎,欢迎大家到藏家来做客。

  说罢,刘哥邀请大家共饮杯中酒。刘哥妻子脸上升起一朵羞涩的红晕,端起酒壶为大家斟酒。刘哥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停下酒杯告诉我们说,老婆娘家住在山上,家里几个老人都会唱,逢年过节的,村子的老人集中在一起,燃起篝火,可以唱通宵而不重复。刘哥妻子微笑着看了我们一眼,表示赞同。

  晚饭快结束的时候,刘哥家后院响起了歌声。

  夜幕下,篝火熊熊。游客们围坐在院子里。主持人向游客们介绍独特的嘉绒藏族以及硗碛的风土人情。游客中有几名外国朋友,他们不住地点头、微笑,也不知能否听懂主持人的介绍。村民围着篝火,手牵着手,边唱边舞。女声高亢嘹亮,穿透夜空,男声低沉厚重,仿佛从地心震颤而出。忽然,女声更加高远,男声也跟着提高了一个八度。接着女声在夜幕下转了一个弯悬在半空,男声紧跟着落下,和着女声鸣唱……篝火跳动着欢乐的火苗,火光映红藏家歌者的脸膛,夜空中流淌着原始与古朴的气息。火光、歌声、艳丽的服饰、优美的舞姿与夜色交融,藏家的夜晚令人陶醉。

  他们所唱的歌词大意是:欢迎啊,欢迎

  欢迎四面八方的客人来硗碛做客

  姑娘献上洁白的哈达哟祝福远道而来的客人藏家捧出了美酒哟

  献给远道而来的客人

  硗碛的山好、水好,人更好哟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不要走,不要走哟,留下来不要走

  巴扎巴扎,呀——呀……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神木垒。蓝天。白云。翠绿的山林。一碧如洗的草甸。一群身着节日盛装的嘉绒藏族青年男女……我们刚刚踏上神木垒草甸,远远便听到一阵歌声。应声而去,是央视摄制组在神木垒拍摄原生态多声部民歌。

  藏族青年歌手们分队列表演劳动唱歌的场景,分男女表演对歌相亲的情形,古朴自然,让人置身一个从未被世俗沾染的部落。

  (高)哟呀咦哟喏(中)哦耶——耶喏(中)耶哟耶哟喏(低)吭呜哦耶呀喏

  大意是:打麦啊,打麦啊,藏家今年大丰收啊,打麦啊,打麦啊,藏家幸福万年长呀。

  唱情歌时,一堆男青年将一帅哥从人群中推了出去,那帅哥唱一段,后面的人跟着和一段,之后是一阵快乐的笑声;对面姑娘堆里也推出一位羞涩的姑娘,姑娘唱一段,后面的姑娘跟着和一段,接着也是一阵爽朗的笑声。被推到中央的青年男女羞涩腼腆,欲进还退,又被对方的歌阵给“唱”了回来。接着,男女各来一段情歌,人群也跟着和一段,之后便是合唱。大意是:

  (男)小伙儿今年十八呀,想把姑娘的手儿拉,又怕姑娘不答应哟,心里有情话怎表达。

  (女)姑娘长成一朵花,等待情郎来采下,只要哥哥来对歌哟,麻布草鞋成一家。呕吼吼……

  岁月的歌声飞翔在澄清的天宇。沐浴歌声中,犹如接受圣洁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