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功与“笙”的不解之缘
栏目:大家
作者:初一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笙”发新声

  雷建功1946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丰县。丰县地临苏皖鲁豫四省,自古为南北文化交汇之地,素称“唢呐之乡” 。受其氛围影响,雷建功自幼喜欢听唢呐,并与管乐结下不解之缘。

  13岁那年,雷建功入读徐州戏曲学校,选学笙。在学习期间,他因成绩优秀被提前选拔进入到当地的柳子剧团工作。1965年,雷建功进入徐州地区文工团(徐州市歌舞团的前身) ,开始师从著名笙演奏家胡天泉,得其亲聆教诲,真正走上笙表演艺术道路。

  在胡天泉指导下,雷建功以对民族音乐的酷爱和对艺术极境的执着追求,刻苦钻研,逐步形成了大气磅礴、跌宕多姿的演奏风格,并在20多岁时崭露头角。1975年,由他演奏的《打虎上山》一曲,对传统的笙表演技法做出了首次突破——以往笙被视为和声乐器,只适用于中速缓慢的乐曲,而雷建功在演奏此曲时,采用移指换位、和音与单音相结合等技法,创下了每分钟280拍的演奏纪录,形成了“喷口好、速度快”的吹奏特点,从而大幅度提升了笙的表现力。

  1988年,他应聘担任南京民族乐团笙独奏演员、副团长,这期间也是他艺术上的收获季节。他与作曲家肖江共同创作并由他演奏的笙独奏曲《静夜思》 ,最典型地反映了他转型后臻于成熟的艺术风格。在演奏中,雷建功运用他独创的“气颤柔音”“快速指颤音”和“大二度碰音喷口吹奏”等技法,成功地将南乐的柔婉细腻与北乐的热烈奔放融为一体,达到几近炉火纯青的境地,几乎完美地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当时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意境,并引起听众心灵的强烈共鸣。音乐家吕骥曾评价雷建功的表演,“耕耘十载,笙发新声;音韵清越,情深意真” ,这极大地肯定了雷建功“笙发新声”的成绩,更鼓励他在“笙发新声”的道路上继续开拓前进。

  “笙”音广传

  2004年1月30日,适逢中国猴年春节,奥利地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按惯例将举办一场大型的中国农历新年民族音乐会。而负责这次演出任务的,正是雷建功所在的南京民族乐团。

  在接到要“出征”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任务后,雷建功首先考虑的是节目与人员的安排。如果说,以往征战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都是百人左右的大型民族乐团的话,那么只有50多人的南京民族乐团只是一支“小部队” 。没有庞大的队伍,更没有众多的一级演奏员。从乐团本身的成员和南京范围内可借用的一切力量的实际出发,他与有关领导确定了以独奏、重奏等中小型节目为主的所谓“以小为主,出奇制胜”的战略,借以充分展示中国民族乐器和传统器乐的独特魅力。于是,亮洁清新、明丽天然的丝竹乐重奏《梅花吟》 ,深沉哀怨、如泣如诉的琵琶独曲《诉》 ,意境深远、起伏跌宕的笙独奏曲《静夜思》 ,南国风情、海天一色的二胡独奏曲《椰岛风情》 ,古朴深沉、幽思深邃的埙独奏曲《绵》等曲目便上了节目单。

  确定好人员和节目单后,便是紧张的排练。此时离春节只有一个多月了,雷建功除了负责安排整个排练的工作日程,还要精排自己的笙独奏曲《静夜思》 ,虽说这是他演出过500多场的保留节目,但这是去“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演出,非比寻常、大意不得。

  由于此次出访的演奏家都是江苏南京的精兵强将,加上一丝不苟的排练合成,特别是“大小结合、以小为主”的正确决策,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取得空前成功。除了每个节目完成后的如潮掌声,整场音乐会结束后更是掌声如雷鸣、经久不息。谢幕—加演—再谢幕—再加演……著名指挥家石中光返场5次加演,观众才依依不舍地离席。雷建功与他的同事们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一近乎完美的成功,并非妙手偶得,乃是雷建功与南京民族乐团的同事们多年来出访欧、亚、非及大洋洲,为各国朋友们奉献中国民族音乐的一次总结汇报,是他们多年辛苦劳作的心血结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南京民族乐团就多次受国家文化部的派遣,出访过欧、亚、非及大洋洲等几大洲的30多个国家,他们常常以十多人的小分队,向外国朋友展示中国民乐的魅力,成为民间音乐文化交流的使者。雷建功和他的团友们深知,虽然他们民乐团出访的队伍并不大,却是代表中国的民间文化交流使者,他们要把古老的中华音乐文化展现给外国朋友,要把当代中国音乐家的艺术风采展示给世界。

  2005年5月,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艺演出的开幕节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献演

  “笙”声不息

  除了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之外,雷建功还以极大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身音乐教育事业,他曾兼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特聘客座教授,桃李广布。

  古雄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比起城里的学校,这里的学生们音乐基础较为薄弱。自2008年6月开始,雷建功从古雄小学的学生中挑选出8个孩子,教他们吹笙,从最基础的训练开始,稳健起步、循序渐进,逐步把孩子们带入五彩缤纷的笙乐园地。面对10岁左右的低年级儿童学习音乐,“雷爷爷”不仅有爱心,还有细心和耐心。孩子们不识五线谱,他教他们“小蝌蚪”在“五线河”上游动的位置并把它们与手上的键盘对应起来,逐渐解决了视谱演奏的问题。小朋友吹笙,反应有快有慢、悟性有高有低,雷建功在排练中常常不厌其烦地重复排练一段甚至一个乐句,让学生们在多次重复后“熟能生巧” ,从而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经过几年的努力,古雄小学少儿民族管乐团的建制已相当完备,他们不仅有高、中、低笙的和声系统,还有梆笛、曲笛、高音唢呐和中音唢呐的旋律、复调系统,并有云锣、排鼓、舟山锣鼓等完备的打击乐系统,演奏起来既能声势浩大、热闹非凡,也能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正是这个有独特风格的管乐团,不仅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而且登上了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2012年7月,古雄小学少儿民族管乐团应邀赴欧洲参加第十一届中德青少年艺术节,与来自中德两国的13个艺术团体、 600多名选手同台竞艺,一举夺得艺术节汇演的最高奖——金奖。

  正如雷建功所说,“一生积累、一生所学、一技之长,理应积极地传授给下一代,让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绵延不断,即使有万千困难也要坚持,这就是我们音乐人的天职和使命。 ”雷建功组织和培训古雄小学少儿民族管乐团,多年来风雨无阻、初心不改,践行了一名音乐家的庄严承诺。

  【人物链接】

  雷建功,著名笙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协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南京市第七届文联副主席、南京市音协名誉主席,获“全国最美文艺志愿者”“感动南京人物”等诸多荣誉称号。曾任南京民族乐团团长、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音协主席,曾出访30多个国家及地区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演出。2004年,他成功策划运作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中国新春民族音乐会《金陵寻梦》专场演出。2001年至2005年,他策划创作的大型中国民族交响乐《和平颂》曾在北京、上海、南京等

  地演出。退休后,他扶持古雄小学创建了国内首个少儿民族管乐团,该乐团曾荣获在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德青少年艺术节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