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后返
作者:王赞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赞(浙江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后返”这个词是我30多年创作、从教的切身感悟。高尚的品格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做人、从艺都需向善。在当今物质丰富的年代,时刻保持清醒的创作态度,保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平衡,这是每位艺术家都要做到的。

  “德”和“艺”是融于一体的。如果从创作伊始就以“德”作为引领,那么所想的任何题材都会是阳光的、正义的、有使命感的,这样的创作就会是有底线、有温度、能展现个人情怀抱负的。

  艺术创作中,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品格,独立、坚强、刻苦、包容都是促成创新的重要要素,耐得住寂寞踏实而行,创新的成果就会不断涌现。优秀的作品是与优秀的人品同时出现的。

  年轻人首先要有高远的境界,要保持初心,保留对艺术的真诚。其次要坚持,创作的过程是寂寞的,是听不到喝彩声的,除了坚持不懈,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成功。

  年轻人应该以榜样作为自己的支撑,想到榜样就会有力量。每当我陷入低谷时,想到舒传熹老师一生平淡如水,即使没有画室也能潜心创作,我就备受鼓舞。年轻人要以榜样为镜子,有目标,有理想,把高尚的道德融入艺术创作之中。

  我经常会问自己:“我在画什么?我想表达什么? ”反问到这,如果还将视野局限于小书斋,那么绘画的题材也一定局限于小书斋。

  我画《夏尔西里之春》时,把新疆美好的舞蹈和晶莹的冰川结合起来,看似是表现舞蹈,其实是表现自然和人性的融合之美。多关注社会和自然,多走进生活,这样的创作自然会是有血有肉的。

  我多次走进西藏等地,不断思考、不断追问,不断地涌现出表达的愿望和创作的激情。你说是“德”引领“艺” ,还是“艺”引领“德” ,我认为就是两者之间的不断追问。

  艺术创作无疑是反映时代的。2014年底,中国美院接受委托为50位五一劳动模范画像。要在同一画面中展现50个劳动模范的工作生活场景,这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团队4人曾一度陷入困境。但大家坚定信心、明确分工、同心协力,最终完成巨幅创作《时代领跑者》 。2018年底,这件作品亮相于“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现长期陈列于国家博物馆“领袖与人民”主题大厅。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总书记是希望我们创作出能够代表中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中国的新作品,这需要具备深远的眼光、开阔的视角、先进的手法。新时代需要新作品,艺术创作也应有接轨世界和未来的态度和胸怀。我们要形成中国人特有的看待世界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新的艺术表达,展现伟大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