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潜心耕耘
作者:斯舜威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斯舜威(浙江省书协副主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句话值得文艺工作者深思,对此我有深切体会。艺术家的“初心” ,就是早年不经意间播下的“艺术种子” 。

  我的“种子”植入得比较早。上小学不久,就从家里的旧书堆里翻到两本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新月社”的杂志,偶然发现上面居然有我爷爷的两首诗。

  爷爷是医科大学毕业的,在我爸爸9岁时就病故了,我自然不可能见到他,但是,这两首诗似乎激活了我的灵性,我分明感到爷爷还活着,他的文化精神,如同一颗种子,悄悄播入了我的心田。我坚信我后来喜爱文学与此有着很大的关联。

  高中毕业后,我当了4年农民,劳作之余,便开始学习写作,练习书法。那时候爱好文学和书法,没有丝毫的功利目的,纯粹是一种业余爱好,一种精神追求。

  我是幸运的,在当农民时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机会“小试身手” ,比如我担任大队农科队长,生产队会计,兼任大队党支部“机关报” 《新苗》总编,从采访、撰稿、刻钢板,到油印、分发,一切编务都由一个人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心底的“种子”不知不觉萌芽了。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要坚持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兴趣和毅力。当时我在县文化馆的刊物已经开始发表作品,在县广播站也常常播出我的通讯报道,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在办报的过程中,做一名报人便成了我渐趋明朗的理想。后来高考制度恢复,我一举考上中文系。

  上了大学,眼界打开了,深知自己所知甚少,于是便加倍勤奋地学习。

  我年轻时曾经机缘巧合,进了家乡的市级机关,仕途顺利, 36岁便成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但3年后,我主动提出辞呈,到了杭州,进入新闻单位工作。

  落差是难免的,但我坦然面对,因为我所选择的是我在当农民时梦寐以求的岗位:报人。几年后,我担任《美术报》总编辑,尽管当时这个岗位任务非常艰巨,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 ,但我却真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这时候,那颗“艺术种子”得到了充裕的滋养,也得到了许多关注和呵护。

  在市场经济社会,对“坚持”带来困扰的,可能还有一个因素,那便是“钱” 。

  艺术有可能成为特殊的商品,但是,艺术追求的本身,并不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是为了文化事业,为了精神内涵。特别是对书法家、画家、评论家来说,精神层面的追求更应该是第一位的,而不能把自己的创作与金钱混为一谈。

  退休后,我反而更忙,因为对以往的要主动“清零” ,许多新的东西要学习。六十岁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好像一切都从头开始,好像依然处于当年在“东白山”当农民时一样充满改变命运的奋斗精神。

  为何会有这样的“紧迫感” ?还是“初心”在起作用,感到童年时的梦还没有实现,我还须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