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特质及其批评
作者:白建春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艺的特质及其批评

白建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同时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复杂的环境和来自多方面的冲击。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进一步繁荣,就必须切实把握和自觉遵循文艺规律,充分认识文艺的特质,切实做好文艺评论工作。

  一、文艺的价值取决于特质

  艺术是人的本质规定。文学艺术是人和人类回归自我、滋养本真、本体和本性的生命脐带,童年、故乡、亲情和爱情等成为其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文学艺术的需求尤其迫切。和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优秀作品一样,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将大地、故乡和亲情融为一体,以其成功表达彰显出巨大的魅力。

  艺术是科学的先导。贡布里希认为,艺术的实质是记忆的唤醒。“记忆的唤醒”正是想象的本质特征,记忆女神是文艺与科学之神共同的母亲。回首人类近300年的科学史,具有哲学气质和艺术气息的科学家们以其超凡的想象力及理性求证,开辟了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艺术与科学正在成为神奇的伴侣。

  艺术是信仰的后盾。信仰是人类对于未知世界坚信不疑的答案,是人的内心世界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是人的内在精神对外在世界的弥漫。它可以使个体的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未来联系在一起,获得超然物外的力量,达到确信的神圣与永恒。在追求超越的过程中,人和人类需要以艺术的方式塑造自身,滋养精神的成长。因此,歌剧《江姐》历久弥新,一直传唱。

  二、文艺的功能依赖于特质

  实现情感需求。文学艺术作为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活生生的存在方式,并不是抽象思维的附属生产。无论是文字浩繁的鸿篇巨制还是小巧玲珑的抒情短诗,都是汇聚在一点上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无论创作还是欣赏,文艺作品都是寄托情感的最佳方式。唐诗宋词之所以世代流传,是因其不朽的生命源于情感的价值。

  促进人性完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和历史学是我们探索人类本性的最有力的工具” 。文学艺术以人为根本,以情感为动力,以想象为翅膀,使人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本真,得以实现完善,走向完美。鲁迅的伟大与不朽,在于他深刻揭示了民族的特性,可以不断唤起人的警醒与自身的提升。

  推动社会进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性必然与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相联系。正如为无产阶级贡献了一生的摄影大师列维·海因所说,“摄影不应当仅仅为了美,而应有一个社会目的。 ”同时,这种目的又是通过深化文艺的内在本质和完善文艺的固有特性来实现的,《白毛女》等红色经典产生了光芒四射的示范作用。

  三、文艺的批评立足于特质

  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 。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新的发展及其中国化的时代表达。这就是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也是文艺评论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指针。

  文艺批评的应有作用。一是价值标准的坚守。“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文艺评论家要当好人民的代言人。二是思想理论的引导。切实“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 ,发挥引导潮流、匡正时弊的作用。三是发现作品与人才。要学习鲁迅的批评精神,把优秀作品推进人们的视野,倾心于“造出大群新的战士” 。

  批评家的自我建构。一是应当具有革命家的情怀,以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家国天下的担当精神从事这一工作。二是应当具有思想家的头脑,勤于思考问题,勇于追求真理。三是应当具有艺术家的修为,不仅要精专于某一门艺术的研究,还要对相关艺术门类和人文学科以至更为宽广的领域有所了解,真正具备并不断提升专业的评判能力。

  在党的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文艺创作和评论工作占有特殊地位。我们要不负人民的期待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通过评论工作切实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与繁荣。可以坚信,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指引的方向走下去,我们的文艺创作和评论,不但会有“高原” ,而且一定会有“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