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乡村振兴的赞歌
——电影《喜盈代村》观后
作者:殷昭玖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影《喜盈代村》海报

  近日,一部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十九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村支书王传喜为原型拍摄制作的故事片《喜盈代村》已经与观众见面。电影主要讲述了王传喜带领村民将一个“穷乱差”的村庄打造成一个产业、人才、生态与文化全面振兴的美丽新农村的故事。该片主题清晰、叙事紧凑、矛盾冲突不断、表演可圈可点,较为集中地再现了以王传喜为代表的代村基层党组织一心为人民谋幸福,奋斗拼搏、历尽艰辛、终获成功的光辉历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的赞歌。戏内戏外,感动之余,启示良多。

  与时代共振,讴歌时代楷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影片《喜盈代村》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还原了基层共产党员带领人们自力更生、拼搏进取,使得乡村“旧貌换新颜”的故事,准确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注入了时代的气息,也为时代精神做出了自己的注脚。20年前的代村,负债近400万元,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上访不断。王传喜被推选为村支书之后,抵抗住了内外压力,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开展治安整治、环境整治、村风整治,村里的面貌一天天变好,奠定了一个好的工作局面。随后,借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大好时机,他先见性地拒绝了卖地搞房地产的固有模式,高标准地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出了生态旅游的全新模式,同时投资建设代村商城,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此外,引进转业军人,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行社会保障政策,建设新型村民合作医疗,为村民免费提供老年公寓,实现居民子女助学奖励,逐步解决了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诸多问题。十几年下来,代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文明有序的模范村,真正实现了幼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完成了从落后乡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华丽转身。面对这一正在进行中的、鲜活的乡村振兴的典型,我们不能忽视,也没有理由忽视。该片的创作者们敏锐地发现了它,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成功地塑造了王传喜这一新时代的楷模人物形象,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动,成功地捕捉了时代的“表情” 。优秀的文艺作品要关注现实,关注人民,要充满激昂向上的强劲力量,对国家和人民热情讴歌。对于像王传喜这样新时代涌现出来的、一心为民的基层党员,理应歌颂、赞扬,为他鼓与呼,这是文艺与时代的共振,也是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体现出了创作者们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

  发挥引领作用、以党建凝聚人心。文艺的根本价值和功能在于引领而不是迎合。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不仅能够反映时代主题、展现现实生活的面貌,更能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人,以真挚的情感感染人,以积极的人物形象影响人,从而达到引领时代风气的目的。影片中王传喜这一人物形象从其原型中提炼加工而成,是真实可信的,也是可敬可学的,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精神无疑是具有引领作用的,其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鼓舞人心的,这些成就能够让人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这一人物形象的感召力量,对于千千万万农村党员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传喜多次提到,加强党建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电影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无论是在重要的决策面前,还是面临困难之际,王传喜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紧紧地将代村党员凝聚在自己周围,群策群力,共克时艰,以党集体的力量来化解问题,共谋发展,体现出了党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凝聚人心曾经是我党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一大关键,也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如今这一传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更不能丢,只有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才能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夺取更大的胜利,铸就新的辉煌。这也是该片给予我们的另外一个重要启示。

  彰显文化自觉自信、传承沂蒙精神。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较早提出的,他晚年总结了包括他在内的“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近一个世纪文化探索的经验,认为可归结为“文化自觉” 。张友谊教授指出,“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主体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有自知之明,既清楚长处,也了解短处,同时也要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费孝通先生将其归纳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字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密切关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实现真正的、充分的文化自信;只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而只有文化既自觉又自信,才能真正走向文化自强。 ”同时他指出,文化自信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的自信、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自信这三个层面。影片《喜盈代村》就体现出了创作者们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不难看出,王传喜能够不断前行、获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这种文化自觉与自信所提供的价值支撑——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勇于创新、和谐共生。在他身上所闪烁着的这些时代光辉,其实就是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最深沉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魂魄。同时,该片还体现出了创作者们发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战争年代,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取得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今天,它依然是乡村振兴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影片中,放弃省城的工作、在危难之际选择回乡,富裕之后不忘初心、还富于民,都体现出了王传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深情厚谊,而这正是沂蒙地区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在当代的继承与发扬。另外,也不难发现,爱国、富强、和谐、文明、法治,王传喜对这些价值的内在追求,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对革命文化的继承,其实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达。这三者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并内在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正是由于主创们呼应时代、讴歌楷模的使命感,突出引领作用、彰显文化自觉自信的精神,力戒浮躁、端正思想的态度,才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部党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实施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相信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党员看了之后一定会深受鼓舞,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勇敢前行。也相信每一位观众都能从影片中得到启示,增强文化自信,多一份战胜困难的勇气,多一点敢闯敢干的魄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