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敏锐的嗅觉感知生活的多样
——从阿耐小说改编成多部现象级电视剧说起
栏目:观察
作者:张永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随着阿耐的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现象级的电视剧《欢乐颂》《大江大河》 《都挺好》 ,有必要审视这位网络作家到底以何样艺术手法切中时代的脉搏,进而为广大观众所讨论关注。阿耐的文字,简洁明快,张弛有力,看似云淡风轻的文字后面,总是隐藏着一丝不被人察觉的忧伤与超脱,就好像是一位人到暮年的长者,冷眼旁观眼前这个红尘喧嚣的尘世,不评论也不参与,只是不露声色地静静观看,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纱幔。尽管如此,那些鲜活跳动的生命脉动、直指人心的尖锐批判、冷眼旁观背后的隐忍叹息,还是会随着岁月的磨砺,渐渐沉入每个人的心底,成为记忆的一部分,隐藏在经年累月的岁月背后,变成柴米油盐,渐渐消逝。

  阿耐作品里的主要人物不管出身如何,年龄几何,身上都充满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意识和挥之不去的宿命感,且无一例外都是女性视角展开故事,给原本多舛的故事增添了某种隐忍的色彩。无论是《大江大河》中为了弟弟上学主动放弃前途的姐姐宋运萍,还是《都挺好》中以一己之力撑起整个家的职场精英苏明玉,就连《欢乐颂》中拥有大部分人都羡慕的完美人生的海归精英安迪,莫不如此。她们在遭遇生活中不能承受的苦难时的第一反应,总是积极地面对,全力地解决,用隐忍牺牲来面对生活的残酷;用倔强不屈的灵魂,在奔流不息的生命之河中不停穿梭,最终,都体味到了世间真谛,完成了自我内心的安静和解。

  《都挺好》延续了阿耐作品一向带有的尖锐深刻,这部取材于其小说《回家》的电视剧,将视角对准了生活在当下的家庭,以家庭成员的关系来结构故事,聚焦亲情背后的疏离与无奈,一经播出就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它一改之前影视作品中温情脉脉地对家庭关系的讴歌与赞美,直面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在当下社会中遭遇到的种种困境,撕裂伪善、教化的伦理外衣,将看似亲密的家庭关系背后的矛盾、冲突、无奈,以及被经济利益裹挟下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疏离但是又相爱相杀的矛盾境遇,揭示得淋漓尽致,直指这一切背后无法回避却又试图逃离的残酷根源。自私自利不管不顾的父亲,强悍独立情感缺失的女儿,智商高爱面子面对生活无能为力的大哥,在宠溺中长大、事事依赖父母、将啃老进行到底的“巨婴”儿子等等,所有人物都似曾相识,发生的故事都平淡无奇,只是这一切的背后,值得我们深思。

  熟悉阿耐作品的读者不难发现,阿耐作品往往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是以人物命运为切入点,展开故事。无论是《大江大河》中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只能靠姐姐宋运萍牺牲自己上学的机会来换取弟弟上学的机会的心酸,还是《都挺好》中的开篇,苏母的骤然离世引发的大儿子明哲回国,二儿子明成与女儿明玉登场,三兄妹围绕如何赡养苏大强展开争论的无奈,还是《欢乐颂》中职场精英的安迪回国其实是为了解开自己多年以来一直怀有的一个心结。阿耐的作品中,总是以人物命运发生改变作为契机,切入人物内心,从而展开故事。上述突发事件的产生一方面改变了人物原有的生活轨迹,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开始朝着一种未可知的轨道去发展,未来将会怎样?生活还会照旧吗?一切的一切都充满着未知,吸引着读者和观众观看下去。强烈的命运感和无处不在的宿命感,是阿耐作品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

  其次,是个体命运背后的群像展示。 《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萍和宋运辉姐弟两个,因为家里的成分不好,原本成绩优异的他们却不能和同龄人一样去正常上大学,结果只能是用姐姐的牺牲换来了弟弟宝贵的上大学的机会,两人的命运也开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宋家姐弟的遭遇,是那个特殊年代万千个此类家庭的群像呈现。 《都挺好》中胆小自私的父亲苏大强,一把年纪还要啃老的“巨婴”苏明成,高学历低情商、经常好面子放不下身段的明哲,是生活中多少家庭的真实写照。 《欢乐颂》中的几个女孩,更是职场白领不同价值观的展示与呈现。可以说,阿耐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在展示个体独特命运轨迹的同时,折射出其背后作为群像共同特点的共性,将独特的个人经历上升到普遍意义上的群像特征。

  另外,是女性视角的叙事。女性视角是阿耐作品的又一重要特点。在阿耐的小说中, 《大江大河》的故事虽然不是从宋运萍开始的,但是主导整个故事发展走向的却是她主动去县里找人,用自己的努力和牺牲来换取弟弟上大学的机会,从而使得整个故事得以开始和发展。至于在其他的作品中,这种女性视角的展开就更为显著了,如《都挺好》的开始,就是站在苏明玉的立场上,来看待整个苏家的现状的,故事的推动也主要是明玉在起作用。结尾部分的处理,更是可见一斑。 《欢乐颂》中的“五美”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主导整个故事的,按照原小说中的设计,还是安迪这个职场精英。作为女性,阿耐擅长从女性的视角去解读她所看到的世界,她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都有着独立、自尊且宽容隐忍的特点,或许这也正是作者本人所希望传达的对于女性的一种期许吧。

  不得不说,作为作家,阿耐是残酷且偏执的,残酷在于她总是毫不留情地撕开我们习以为常的平淡生活,将其中的某种带有宿命感的伤感无奈展示给人们看。而她的偏执恰恰在于,在每一次残酷撕裂真相的背后,又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弱化这种撕裂带来的伤痛,用一种看似轻松的方式去面对它,呈现它。这种残酷撕裂的伤痛和总是试图用云淡风轻的方式弥补的偏执,构成了阿耐作品独特而又诗意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大都依托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纠葛,去剖析个体命运颠沛流离背后的群像境遇,残酷彰显生活真实,容易赢得大家的感同身受,偏执的创作态度显示出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契合我们重视伦理向往美好生活的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阿耐的作品像一面镜子,折射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而倡导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又成就了阿耐,使之成为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二者相互成就,共同作用。

  我们会发现,在上述几部电视剧中,编导对原著小说进行改编的同时,适当进行了取舍,保留了原作品中直面现实、不回避不美化、呈现人生百态的创作态度,这显示了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和追求。但是与此同时,也在符合人物逻辑的前提下,对每个人的命运选择进行了修复,赋予了人物更充足、更合理的心理动机和外部行动,从而将剧情的发展推动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样。或许这样做有一些人为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仔细看下来,应该也是合情合理,具有某种合理性的。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唯有生命永不停息。生活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的你我,不管是否承认,我们都要正视一个基本的现实:那就是时代在改变,我们的生存境遇也在变,我们对生命的审视也势必会改变。影视剧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承载了很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取向,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00后”一代的成长、成熟,我们的艺术创作也会随着他们的壮大而壮大。

  以往的电视剧作品中的家庭关系往往是温情的,与生活刻意保持着距离,小心翼翼地迎合或者说是回避着生活中那些不忍直视的真相,宁愿相信美好的生活总在我们身边,至少,总还是在我们的期冀中。但是,还是有那么一些人,用敏锐的嗅觉,感受到了生活中美好外衣之下的那一丝微光和不和谐,凭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将它记录下来,作为生活的另一侧面,去参与大众生活的话语和建设,这部分声音,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主观客观地弱化了,我们觉得那些东西离我们很远,并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就有那么一些时刻,当观众在电视上看见一家人为了一套房子夫妻反目、子女争吵不休,当你听着身边的谁和谁又因为家里的事情争论不休、家庭关系破裂的时候,才恍然明白,他人的生活原本就是你我的生活,在一个时代语境下,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这就是为什么《都挺好》能热播,能引起这么多人的讨论,能让我们隔着屏幕都为他们焦虑,又发酵出各种话题引发大众讨论,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身处其中,完全能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境遇和无奈。作为观众,在职场上可以成功,但是在家里,只能做个束手无策的看客。假如不是家庭变故,则会一直这样下去,一旦面临生活的考验,或许就不堪一击,被生活残酷击得粉碎。

  阿耐用全新的视角去诠释这个原本多样的世界,用反套路的方式来消解当下习以为常的某些固有观念,用客观理性的创作态度来建构残酷真相背后的冷暖人间,让你我都参与进来,跟着剧中的人物一起讨论、难过、悲伤、欢笑。

扫一扫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