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买得起的影像博览会
——从映画廊《春季小集》小型影廊博览会说开去
栏目:市场
作者:解瑂  来源:中国艺术报

  “映· PHOTO是我们今年映画廊打造的一个全新的影像交易平台。 ” 《春季小集》主办人,映画廊艺术总监、著名策展人那日松介绍说:“我们希望通过小集这种小型影廊博览会,对中国影像交易市场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发挥我们映画廊的微薄之力。 ”近日,由映画廊主办的第一期“映· PHOTO廊博会——春季小集” ——一个买得起的影像博览会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映画廊、龙影廊、全视影像画廊、晶丽达影像国际、素室·银盐、无意之竟文化创意以及程玉杨、王涛、王树林、于宝深等国内10家画廊、机构及个人带来50多位摄影家作品参展。

  那日松说:“大家纷纷认为中国摄影家的作品没有机会进入流通领域,中国影像市场没有买家……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些年我去了很多国际影像博览会,也亲自参与过销售。考察后发现国内其实不是没有市场,而很多是观念问题。2017年我们在平遥国际摄影节第一次举办面向大众的影像画廊博览会,当时我们提出一定要亲民要低价要大众买得起。结果连续举办两年,销售情况很好。这也坚定了我在映画廊做小集这种小型廊博会的信心。 ”

  著名摄影家解海龙表示:“国际影像收藏交易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但中国影廊类一级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这些影廊应该组织起来,开始国内一级市场常态交易平台的建立和推动,同时多与国际市场交流,尽快制定出我们影像市场的行业标准。 ”

  美国著名影像收藏家艾伦夫妇表示:“我们购入艺术品一直是凭借自己的品位,从不把收藏看作投资手段。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收藏活动,但娱乐或兴趣应当是在金钱驱使之上的收藏核心。 ”

  各个阶层几乎都意识到艺术品的物化价值,收藏成为身份象征和炫富标志。这是把收藏仅仅作为投资的一种很不规范和不正常的现象。如此,造成中国文博交易收藏市场从来都是二级市场活跃于一级市场。为此, 《春季小集》举办的关注点不仅仅在于平台的消费终端。投资不是收藏作品的缘起和初衷,爱好和兴趣情志的培养,沉浸于影像文化的乐趣与学养,才是艺术品拥有者真正的乐趣。

  正如《春季小集》上一位女性买家的体会:“其实我们每个人对艺术都有向往,但似乎又觉得与自己实际生活很远。这次活动让我觉得非常亲民,不仅对摄影艺术有了接触认识,而且可以有能力把艺术家的作品带回家,真正体会到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

  其实,买得起买不起是一回事,生活中是否具备享受美消费美的意识,又是一回事。无意之竟文化创意公司艺术总监施振宇在这次参展中,将艺术家摄影作品融入室内装饰整体设计。他希望以一个设计师的眼光和角度,引导买方把我们制作的艺术家影像作品作为大众居室墙面整体设计装饰的一部分,植入到自己的生活空间里。

  与此呼应,映画廊为著名摄影家任曙林的组照“八十年代” ,精选红蓝白黑不同颜色的金属外框,简洁明快;同时在装裱材料的选择上,突出其装饰性和时尚性,上墙效果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家居风格。任曙林认为欣赏艺术最终要进入个人消费,他希望通过《春季小集》这样的平价影像平台,将艺术家的摄影作品从美术馆的展墙上挂到寻常百姓家,美化装点大家自己的房间。

  国内摄影市场还没预热即迎来电子技术引领的信息时代的横扫,数码互联网手机微信……几乎让本来已经是咔嚓一下即能完成的作品,变得更加缺乏含金量。因此,相对于书画珠宝文物等收藏品市场,国民普遍缺乏收藏摄影作品的意识。

  素室·银盐工作坊这次参展的作品已经卖出多幅,创办人、银盐后期制作专家于建兴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多年沉迷于暗房乐趣的手工影像冲印爱好者。数码时代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影像传输和制作渠道,但我们依然沉醉于一张张底片逐渐显影形成图像的工艺过程,享受和陶醉那种对每张相片不同影调层次变化游刃有余的把握……我们的每一张照片都是有个性有情感有温度的。 ”

  影像工艺操作的乐趣,个人风格创意的实现,充满情感的人性手作……也许,就是在冲、洗、印、晒一道道手工劳作复杂的工艺完成过程中,拉开了摄影家的艺术之作与数码时代大众摄影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