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美 疆域无限
——“新丝路·新梦想”新疆写生采风行记
栏目:文化行走
作者:袁宙飞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学者的治学之方,更是艺术家探艺求索的不二法门。日前,由山东省美协组织的“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新丝路·新梦想’‘一带一路’十省美术名家写生作品巡展”活动的采风行展开。此次采风行历时十余天,兵分两路:一路由山东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张宜带队赴甘肃行,另一路由山东省美协秘书长魏百勇带队赴新疆行。艺术家通过采风、实地写生、创作等方式将新时代、新风貌的大美西部多彩画卷缤纷呈现。王稳苓、丁昆、刘书军、李平、张星斗、刘麦收、李尧天等国内10省近20余位活跃画坛的老中青实力派画家参与活动。此次写生采风活动是将艺术与学术、自然与人文、情境与心境、体验与感悟共融交汇的一次艺术考察。

  从南疆到北疆的风美物茂

  新疆,这个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风美物茂之地,是艺术家极其向往和追寻艺术灵感之处。当飞机停驻乌鲁木齐转机到达和田,采风艺术家踏上这片热土,从南疆到北疆全程2670多公里的艺术采风之行拉开帷幕。

  和田,古称“于阗” ,意为“产玉石之地” 。“万卷崖”是当地极具地貌特色的自然奇观,雄奇暗红色的石崖绵延数公里。艺术家们在感慨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余,或宏观探微、或局部取质,顿笔挥毫,在巴格其千年核桃王树下为当地维吾尔族老人现场写生以尽其兴。和田佛文化遗址甚多,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县“达玛沟小佛寺”是世界上最小的佛寺,面积仅为4平方米。一行人心怀朝圣肃穆之情来到这座距今1500年- 1800年的佛寺遗址处。虽因文物保护无法拍照,但小佛寺特有的千年不息的文化遗韵却已印记行者心中,汇入其艺术创作源泉之中。相比达玛沟小佛寺的小巧,位于洛浦县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总面积达2370平方米的热瓦克佛寺遗址则要更为辽阔和沧桑。艺术家或目识心记,或持笔状写,或以影像记之,或以诗歌诉诸于笔端,以抒胸中之万千感慨。

  吉亚乡“艾德莱斯”手工艺丝绸技艺和墨玉县普恰克其乡桑皮纸制作工艺,是艺术家们此行极为向往的原生态技艺。“艾德莱斯”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扎染绸,被称为“21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 ,有着“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之美誉。艺术家热切地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和记录着维吾尔族人缫丝、纺丝、扎染的场景。而在手工汉代皮纸最后的传承地——墨玉县普恰克其乡,艺术家观看和体验了手工桑皮纸的制作方法,还用桑皮纸现场作画,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鸟,绘就了一幅幅极具地域风情的佳作。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 ——在踏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时,唐代诗僧齐己的诗句最能直抒切身之感。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中国最早的沙漠公路。沙漠公路边缘区域随处可见“芦苇栅栏”和“芦苇方格”等防沙固沙措施,不时会出现一小片绿洲和水洼芳草之地。大自然的伟岸雄奇时常超越人类的想象空间。天山神秘大峡谷,又称克孜利亚大峡谷,因其景色奇丽而成为电影《魔戒之护戒使者》的取景地。面对层峦叠嶂、奇峻伟丽、幽不可测的大峡谷时,艺术家们的激情瞬间被点燃,尽管不时细雨纷飞,但创作热情却愈加高燃,更有艺术家采集数瓶峡谷岩壁上的红色泥土带回,以做日后岩彩创作之用。这种天然矿物颜料,施以彩绘,可历久弥新。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库尔勒,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 ,故称“梨城” 。而香梨之源“圣果园”的所在之处——铁门关,正是此次写生中的一站。穿越关楼之后,赫然而立的“丝绸古道”石碑处,便是南疆与北疆的界域之地。置身于怪石峥嵘嶙峋、崖壁如刀劈斧凿的铁门关群山中,艺术家们为此兴叹不已,或速写、或笔墨绘就这充满历史传奇色彩的丝路雄关。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翻越天山山脉时, 《二十四诗品》中的这十六字萦绕心头,似为恰切。那份难见人间烟火气息的景象,似远古初态、万物之始的玄冥之境,而峰回路转之后,却又如《富春山居图》般层峦叠起、苍茫邈远。曲折宛转的天山之路验证了石涛所谓的“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之境界。这种实景考察着实为艺术家们开了一堂精彩的“物与神游”之课。

  翻过天山山脉,到达“火洲”吐鲁番。而吐鲁番最具地标性的火焰山是此行的又一写生之处。初到吐鲁番顿感热浪袭人,遂早就做好准备体验火焰山地表近80摄氏度犹如炼丹般的酷热。天公作美,得其眷顾,到达火焰山时巨大的芭蕉扇温度计上显示只有35摄氏度左右,而众人现场写生完毕准备离开之时又下起了零星细雨。要知道这里的年降水量只有6毫米,这时得见此雨水是多么弥足珍贵。吐鲁番的葡萄沟硕果累累,碧绿盈盈、颗颗欲垂之势已然爬满藤蔓,大家或委身葡萄架下,或起身俯而视之,或纵观葡萄远景,纷纷提起画笔和纸板进行写意或写实的描绘,于画作中可以感受到葡萄沟所泛起的丝丝甜意。

  写生创作的原生态绽放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写生创作是画家直面生活、与自然万物对话最直观有效的艺术体验。亲临现场的写生,具有应物会心、达意抒情的生动感、鲜活感、记录感和情景感。

  此次入疆采风的写生创作是一场短暂的“师法自然”的艺术修行,所到之处每每都有“到处云山是我师”之感。无论是吞吐大荒的天山山脉,抑或是荒漠苍凉的佛寺;无论是炙烤如炉的火焰山,抑或是幽谷仙境的小东沟;无论是自然伟力的峡谷,抑或是世界非遗的十二木卡姆,无不在一一向我们展现着万千自然造化中最真切动人的景象。

  画家们在创作之时,师法自然却并不受制于自然,以超越客观物象、腾跃主观之境的法式,集自身之情感、阅历、修养、学识等,将眼中之景与胸中丘壑相对接,将内心深处的精神特质注入到灵动的笔端,在现实与意象、抽象与具象间,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和造型方法,尝试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生创作理念。

  “三人行必有我师。 ”此次采风之行既有久负盛名的老艺术家,也有近年崭露头角的青年新锐,彼此间有益的艺术探讨、笔会交流和友谊增进是最大的精神收获。而风格的多样性、形式语言的丰富性、视觉结构的多元化,则是此行写生作品的最大特色。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速写、素描等多种艺术类型,或黑白、或色墨、或构成、或肌理、或简约、或繁复、或质朴、或巧趣、或深沉、或宁静,无不流露出艺术家们对新疆之行的深刻体悟和对艺术永无止境的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