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佬俵歌唱遍世界每一个客家聚集地”
——访江西省赣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雷
栏目:文联新声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佬俵歌合唱团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喜获佳绩

  它改变了赣州的合唱历史,在国际舞台上唱响了赣南客家音乐,增强了赣南人民的自信心。日前,在59个国家和地区的308支合唱团共计15000余人参加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合唱教育大会上,来自江西的赣州市文联佬俵歌合唱团被评为成人混声组“A级合唱团” (金奖)和成人组女声“B级合唱团” (银奖) 。

  在成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赣州市文联佬俵歌合唱团如何能在强手如林的合唱节上脱颖而出?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江西省赣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雷。

  以决策引领合唱团的发展

  “佬俵歌”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佬俵唱的歌。

  李雷介绍,赣州素来有四张名片,红色、绿色、古色和客色,其中最有个性的要属红色和客色。赣州有一千多万的人口, 95 %都是客家人,历史上历经5次人口大迁移,有深厚的客家文化积淀。近年来,赣州发展日新月异,但一直没能建立自己的艺术团队,没有找到群众喜闻乐见的对外展示窗口。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佬俵歌合唱团应运而生。合唱团坚持演唱赣南原创音乐作品的路子,宗旨是将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传播到世界舞台。

  合唱是一个音乐问题,然而建立一支能够“立足本土音乐,走向世界”的合唱团却是一个系统工程。李雷的角色,就是这个工程的“总工程师” 。

  在合唱团组建之前,赣州市文联进行了大量可行性调研,在问计各方的基础上决策定夺。合唱团成立之初,李雷明确地提出了“为谁唱”“为什么要唱”的思路方向,提出要树立一种精神引领队伍、凝聚人心,并明确了合唱团架构与运行方案,针对近远期目标布置了具体任务。

  合唱团正式成立于2017年4月份, 5月份开始第一批团员的招新及排练。“考虑到团员的稳定性、整体素质、专业度及合唱团的日常管理,主要招生对象是赣州城区及周边县市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招人时严把准入门槛,团员从原来的170多人筛选到现在的60人。合唱团现在的男女比例是2 ∶ 3,平均年龄在38岁左右,男女高低四个声部分布比较平衡。 ”李雷说,虽然70 %左右的团员有大学音乐的教育背景,但大家的专业素养、年龄和地域等情况都参差不齐。为了让团员接受正规的声乐训练,赣州市文联选择了建团经验丰富的汤光华和蔡思颖担任合唱团的指挥。老师和团员基本确定之后,合唱团保持每周训练两次。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真正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得更高、更远、更快。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赣州市文联多次举办研讨会、作品改编会等,不断打磨佬俵歌合唱团的演唱曲目。比如,为提升合唱团的声乐水平,除了鼓励团员之间结对帮扶,还定期邀请赣州本土的声乐专家唐玉琴、燕录音等进行声乐辅导,还邀请美国著名合唱指挥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维尔·凯斯林为团员进行辅导排练。

  建团以来,佬俵歌合唱团已经能出色完成24首带有客家地方特色的作品,如《十送红军》 《落雨嘞》《绣军鞋》 《苏区干部好作风》 《打支山歌过横排》 《赚到铜钱早早归》《丢丢打》等,其中《绣军鞋》和《赚到铜钱早早归》是新编原创曲目。合唱团在各地演出后,得到了领导、群众、音乐界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让李雷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12月合唱团在梅州的那场交流演出。“梅州也是客家集聚地之一,在梅州演出的现场座无虚席,观众非常认真地看完了整场演出。动情之处,好些观众都不禁悄悄抹起了眼泪。演出结束时,全体观众都起立鼓掌,掌声如雷,响彻了整个音乐厅,而且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梅州观众的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让李雷更加坚定了“要把佬俵歌唱遍世界每一个客家聚集地”的信念。

  李雷认为,交流演出实际上就是“走出去”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合唱团得到了对外展示,信心和凝聚力也相应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引进来” ,通过观摩其他团队了解不同形式、风格和水平的合唱,促进自身的进步。这种交流在日后会常态化,大概一年一次。合唱团今后的重点还是在夯实基本功、提高演唱水平上。

  树立一种合唱精神

  佬俵歌合唱团团员虽然大多年轻且是音乐专业科班出身,但合唱团仍然从基础切入训练。赣州市文联组织编发了一系列声乐教材,如发音练习教程、五线谱基本节奏练习、五线谱合唱练习曲、二部合唱练习曲和合唱训练学等;还认真务实地编制了学习和排练计划,并针对排练曲目的难点,编制了“曲目节奏十大类型试唱” 。

  夯实基础,注重细节,是合唱团的“法宝” 。合唱团不定期,不间断地举行“人人过关”考试,目的是找出合唱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针对基础薄弱的团员,还专门开设课程,由声乐专家一对一教学。平时练唱时,由专业的带着非专业的、年轻的帮扶年长的。在排练作品相对成熟时,邀请专家前来指导,查找问题。

  这些来自不同县区、不同院校单位的合唱团成员,年龄跨度大,工作经历各不同,但大家互相尊重,互称老师,形成了良好的交流学习环境。团员由衷地热爱合唱,克服家庭、单位繁杂事务,坚持每周至少两次的集中排练以及暑假半个月、每次演出前的集训。有的团员开车往返要一两个小时,有的团员家远就在排练场附近租房,有车的团员自发地在微信群里以“接龙”的方式接送需要搭车的团员。“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团员们把‘我’融入到‘我们’当中,形成了一种合唱精神,以‘信仰’的力量替代‘娱乐’性,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唱’的问题。 ”李雷说。

  从《夜晚的星》到《小山重叠》 ,从《水打田坎做一丘》到《老师我想你》 ……合唱团的排练曲目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纵横性。李雷认为,佬俵歌合唱团为赣州的音乐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基本功扎实,追求精益求精,演唱曲目有特色,演唱和表演充满感染力,能把作品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是佬俵歌合唱团能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合唱教育大会上取得佳绩的原因。“即使在比赛前两分钟、在赴京的火车上,我们仍在对表演节目进行筛网过关、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 ”

  以合唱推动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

  面对未来,李雷说“没有压力” ,合唱团迄今收获的各种肯定都会成为未来发展道路上攻坚克难的动力。赣州市文联会将佬俵歌合唱团的发展纳入赣州市文联发展的大框架之内,作为重点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尤其在原创作品的征集上,不仅会请赣州本土作曲家积极参与,还会邀请国内著名合唱作曲家到赣南进行采风调查,为合唱团量身定制具有赣南音乐元素的作品。除了进一步吸收新鲜血液之外,今后合唱团会招收更多有专业音乐背景的人才加入进来。

  “我们还准备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中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到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进行巡演和交流演出,通过合唱这个窗口推动客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截至目前,我们收到了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的演出邀请。 ”李雷深感,合唱团上下都有一种强烈的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使得合唱团团员都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我们为自己而唱,为赣南近一千万的客家儿女而唱” 。

  实际上,佬俵歌合唱团的闪亮成绩,只是赣州市文联近年来工作开展中佳讯频传的一个个案。在文学、戏曲、美术等方面,赣州市文联都成绩斐然。“从2014年开始,赣州市文联每年都有200万元的资金用于扶持文艺精品创作,我觉得这是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的重要原因。此外,我们还有一些配套的管理方式,对协会进行定期调研考评等。 ”李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