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演员才有可能创造高尚艺术
——经典京剧《穆桂英大战洪州》观后
栏目:推动戏曲传承发展
作者:李楠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近期,北京长安大戏院连续一旬轮番上演了京剧经典大戏与折子戏专场,是由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优秀师生与众多院团的杰出演员联合奉献的,主题是纪念该校首任校长田汉先生120周年诞辰。轰轰烈烈的精彩展现让首都观众不仅感受到京剧在戏曲教育最高学府中蓬勃兴旺的局面,更体会到传统剧目所独有的历久弥新的不朽魅力,从而更加印证了一点,那就是复排经典才是纪念大师最好的办法。这当中,一出《穆桂英大战洪州》是近年来北京京剧舞台之上出现较少的大戏,故此吸引更多的京剧爱好者前往观赏。在剧中扮演穆桂英、佘太君、杨宗保、赵德芳、寇准的分别是马帅、张兰、包飞、韩胜存、杜鹏,他们有的不仅是院团的当家主演,还是中国戏曲学院特聘的专业课教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把一干人等聚在一起,凑成一出戏迷期盼已久的好戏,满足了当下的市场需求。</p>
<p>  说到该剧令戏迷期盼已久,并不是笔者夸大其词,而是客观事实,因为熟悉京剧的人没有不知道京剧彩色电影《穆桂英大战洪州》的。并且电影中的两位领衔主演刘秀荣、张春孝也是此次演出的艺术指导。不幸的是,张春孝已于今年开春之际溘然病逝,造成京剧小生行当的重大损失,留给门下弟子无尽的遗憾。而刘、张二位又是众所周知的相濡以沫数十载的梨园伉俪,也都是田汉先生看着长大的中国戏曲学院的头批京剧学员。抚今追昔,总会有数不清的往事涌上人们的心头。电影拍摄于1963年,从剧本的修改到最后的杀青,前前后后折腾整整一年时间。当年刘秀荣才25岁,巧的是剧中的穆桂英也跟这个年龄差不多。</p>
<p>  了解京剧历史的人都知道, 1963年对于京剧而言是个不平常的一年。京剧舞台上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所剩无几。说直白些,也只有充满爱国主义色彩和宣扬提高女性地位的戏才有可能与观众见面。这时候,京剧四大名旦的老师、中国戏曲学院最早的十大教授之一王瑶卿的代表作《破洪州》可以算作迎合时代主题的好作品,因而演起来颇具教育意义。但当这出戏被选做电影题材时,那还需要例行剔除糟粕、增加精华的过程。电影的导演有两位,分别是崔嵬、陈怀恺,两位既对京剧艺术本体极为熟悉,又在话剧界、电影界遨游多年,所以开拍之后得心应手。</p>
<p>  首先,从剧名上说,导演就认为有必要修改。按照情节的设定,洪州属于大宋朝的地盘,穆桂英是出于保护疆土才与敌军英勇奋战的。如果说是“破” ,则有侵略之意,违背了剧情,于是改为“战洪州” ,进而觉得不够尽意,又改为“大战洪州” 。最后为了突出一号人物,让人一目了然,干脆就叫《穆桂英大战洪州》 。其次,在配角人物的设置上,又给赵德芳、寇准两个二路老生写了大量的唱词,让绿叶衬托红花,取得相得益彰之效。这一举动也使得后来再演这出戏的班底,都不敢轻易选用二路老生凑合,而是直接派出头牌老生屈就。再次,剧本经过修改,穆桂英这一人物也比之前丰满了许多。换句话说,对演员的要求更高了,逼着演员必须文武两方面都要露出过人的功力,只有唱念做打四项全能才足以胜任这一角色。刘秀荣平生第一次“触电”就是这次,她也因之一夜成名,变得家喻户晓。</p>
<p>  或许是刘秀荣年轻的缘故,也或许是剧情本身打动人的缘故,剧中有一桥段是穆桂英按照军法严惩了自己的夫君杨宗保,打了他四十军棍,然后对他唱出心里难言之隐,希望得到他的理解,刘秀荣拍摄时泪流满面,电影为此做了一个大特写的镜头。从京剧艺术的角度说,舞台上不允许真哭流涕,这是从祖师爷那里就传下来的经验。因为泪水流到嗓子里,必然影响歌唱,顺着两颊而下,又会破坏妆面。从电影艺术的角度说,近景不如远景的视觉效果舒服,何况是将浓墨重彩的一个姑娘的脸蛋搁在宽银幕上。然而情之所至、兴之所至恰是综合艺术的神来之笔,这一镜头居然成为整个电影之中最大的亮点。</p>
<p>  笔者由此想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该剧之所以近些年上演较少,主要还是该剧的难度太大,让一般女演员视为畏途。穆桂英从行当划分,应当算作刀马旦。刀马旦本身兼具大青衣和武旦两种性质,演员文武都要过硬才能充当。京剧的骨子老戏中,有许多刀马旦的戏,在今天都很难见到活态演出了,原因不言而喻。像王瑶卿那样的一代宗师,自不用说是十全十美的好角儿。他的门下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男弟子。这四位在一般戏迷眼里是三位大青衣与一位大花旦。可是这四位全部都是优秀的刀马旦,也都没少演刀马旦的戏,不然在那个强手如林的年代怎么有机会出人头地?连王瑶卿门下的女弟子,像刘秀荣这样的后起之秀也不甘示弱,照样文的武的都拿得起来。现在有不少演员撒娇任性,抱怨从事戏曲行业的艰苦寂寞,殊不知刘秀荣在拍摄这部电影时,住宿处与摄影棚相去甚远,她每天都要早起坐上张春孝的自行车赶往排练,过路群众有喜欢京剧的也纷纷投射出羡慕的目光。笔者以为,那样的爱情才是最美的爱情,而那样单纯的演员才有可能创造高尚的艺术。</p>
<p align="right"><font face="楷体,楷体_GB2312">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font></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