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感悟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九红(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腕级的平台、大师级的授课、大咖级的同学,让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打开了所有的感觉器官,开启了新的思路、新的起点、新的转型。传统精神的滋养,会有创作和评论的新发现、新挖掘、新表达。

  李伟(上海戏剧学院研究员、 《戏剧艺术》副主编): 12位不同领域卓有成就的艺术学者的倾情讲授, 3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有所长的同学朝夕相处、自由交流,使我深深感到了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今后我要系统学习传统文论、诗论、书论、画论等,以加深对剧论的理解,更好地从事戏剧批评。

  轩小杨(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本次研讨主题点破了当前音乐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继而点醒了我,从中发现新的学术立足点——理论与实践观照、传统与现代观照、专业性与大众性观照,进一步理解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深义。

  刘长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这些年,我一直在探寻民族神话、传说与中国新文学民族性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老师们讲座的学习和汲取,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更有信心和更有动力,我会把老师们的成果吸收进去,对新文学的民族性作更深的探索和思考。

  陆丽娟(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专家学者们的授课都指向了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自信,以及对西方科学艺术理性思维碰撞融合的极大肯定,这两种文化思维所形成的学术观点,对今后我所从事的当代中国画和油画转型发展研究,必将给予更高的学术视野和更大的研究空间。

  孟梅(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教授):戏剧戏曲学的学科背景和新媒体环境下的戏剧呈现方式,使我经常困惑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感谢这些日子的学习和研讨,使我拓宽了学术视野,奠定了学术信心,增强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于洋(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最大收获在于拓展了学术视野,于本专业之外更全面地了解到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中国韵味,在文字中探讨、音乐中徜徉,并在作品中做现代化的呈现,这将是我未来音乐之路的重要理念。

  周航(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在“骨三哈” (学员们对研讨班的称呼) ,让我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美学蕴含的价值,产生重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冲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举办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卓有成效并可大力延续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