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咏叹 歌声不绝
——浙江版民族歌剧《青春之歌》观感
作者:傅显舟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浙江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民族歌剧《青春之歌》日前在浙江音乐学院大剧场上演,是文化部民族歌剧9个扶持项目出台的第三部歌剧。由吴小平、潘磊作曲,赵玎玎编剧,张曼君导演,朱曼指挥,浙江交响乐团伴奏,郑培钦、薛磊、高宇、段永明等主演。

  序曲奏响,是国难当头的进行曲;大幕拉开,是海边徘徊的林道静。家庭封建包办婚姻,把她逼上绝路,幸亏得救于旧知识分子余永泽,感情发展,两人很快结了婚。然而,年复一年枯燥的婚后生活,并未让心怀理想的林道静获得幸福。独唱重唱,总是惆怅心情。加上余永泽请客人吴梦安到家中,夫妇隔阂顿时加深。原来,这个余永泽攀附的长官,正是把林道静逼上绝路的人。

  同学聚会上,卢嘉川的出现给林道静带来思想的光明,而林、卢的接近活动频繁则加深了余永泽的误会。在抗日救亡大游行中躲避军警追捕的卢嘉川被林道静掩护到家中,又被余永泽赶出门外,导致其被捕牺牲,彻底拉开了林、余夫妻的思想距离。加上同学晓燕被日本兵污辱发疯的事件,更加坚定了林道静出走家庭的决心。歌剧故事基本追寻杨沫小说发展的路线,三个主要角色与关系基本不变,次要角色与情节故事有所增删改动。按节目单上的剧情介绍,该剧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林道静为第一女主角,以她自1931年至1935年之间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精神脉动、灵魂思辨为情节主线、戏剧核心,呈现其既独特又具代表性的青春生命状态。简言之,歌剧并不全盘照搬小说。

  浙江歌舞剧院版《青春之歌》歌词长短句交织,辞格韵律多变,有对称、有平衡,通畅练达,为旋律的铺陈展开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基础。歌剧音乐流畅丰富,情绪饱满准确。民族音调与板腔体唱段运用得体。大小调与民族调式结合写作增强了歌剧的时代感与人物刻画的力度。宣叙调通顺、咏叹调动情,词曲结合关系妥帖,一气呵成、音乐完整,没有如今新歌剧宣叙咏叹常见的簧腔顶板、拗口逆耳。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几个剧中人物的大咏叹尽情尽兴,其间穿插四人歌队出场间离叙事抒情旁白,避免了此类抒情歌剧重唱不重表演的形式单调。

  张曼君这一间离导演手法——女声四人歌队多次插入,引发观众褒贬不一。赞同者认为小歌队丰富了歌剧表演形式,加强了戏剧表达与人物心理刻画;反对者以为歌队干扰了歌剧表演形式,削弱了人物演唱,影响了表演连贯。歌剧表演形式的变更,产生出不同意见。

  不过,观众意见一致的是对歌剧表演的充分肯定,饰演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吴梦安的几个主要演员实力强且唱演上佳,特别是饰演林道静、吴梦安的演员表现尤其出色。重唱配合不错,合唱歌声整齐。舞美、灯光、音响也很给力。乐队演奏有情绪,台上台下歌声管弦融为一体,全体演职员抱团出力,显示出专业歌剧院团良好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