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晃的人间 坚定的诗篇
——纪录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观后
作者:苏七七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纪录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剧照

  纪录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自公映以来引发不少关注,也许因为余秀华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诗人,她具备相当大的公共性与话题性,成为公众接近诗歌的一个通道。如何以诗歌烛照我们生存着的当代,并照进普通人的阅读空间?奇迹般地,时代把这个使命放在了余秀华身上。

  一切当然要从那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开始,从这句诗的作者是一个脑瘫患者的女诗人开始,因此戏剧性在此汇集。但这些并没有沦为一个15分钟的谈资,而是开启了一段诗性的旅途,从这句诗出发,我们还能读到:

  我看见清风里的许多事物:繁茂和颓废共居一枝

  他们的轻言细语里,摒弃了人间残疾而光,把他们环绕得那么紧

  摘自余秀华《我爱着的都不是我的》所以我一次次按住我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摘自余秀华《我爱你》

  诗篇其实是不能节选的,但从余秀华的阅读和误解开始,却可以走向真实,走向内心的震颤与呼应。在她的诗里,有那么明亮的生命的本能,有那么沉痛鲜明的痛苦,又有那么无所顾忌的爱,以及对爱的反复书写、反复追求。

  这是文字里的余秀华。而另外,还有新闻照片里的余秀华、颁奖典礼上的余秀华、电视节目里的余秀华——这些不够,也组不成一个真正的余秀华。需要承认的是,笔者在看《摇摇晃晃的人间》之前,对余秀华的认识也是标签化的,我们不知道她真正的生活,如片中展现的她的村庄、院子、月季花和兔子,以及她的父母和丈夫。

  笔者在看这部纪录电影时,一再地哭了,甚至泪如雨下。因为那些和空镜头组合在一起的余秀华的诗篇,因为她的一个笑容或者一句争吵时的骂人话,因为她的聪明、敏捷,她的痛苦、气愤,她的孩子气的可爱,以及她的坚定明确的坚持…… 《摇摇晃晃的人间》可以推翻成见与偏见、标签与流言。片里的余秀华是那么具体的一个人:她成名了,她要离婚,还有她母亲的病与死——生活残酷并带着恶意的荒谬,然而她又神奇地在爱与诗的小环境中生长与生活。是的,余秀华虽然身居湖北农村,且生活艰辛,但她有父母对她深切的爱,他们生下她、养育她、爱她、庇护她,虽然她有残障,但她是在一个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她有自信去写爱,能写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铿锵的句子。天空、河流、麦地、院子,她割草、喂兔子、洗衣服、做家务活,她在家里的身份一直是女儿大过妻子,她写阳光下的院子,写盛开的月季,都是源自她的生活实景。

  诚然,她的与生俱来的病痛的枷锁,远远超出了普通人所能理解的尺度,但她不向一个普通的尺度妥协,她坚定地要离婚,就像她坚定地要写诗一样。这是因为她的敏感与聪慧其实是超过普通人的,她的身体受困于残疾,生活受困于乡村,但她在思想上足以在更高的平台上与各种主持人、知识分子、大学生读者等展开对话……

  影片的主体情节可以说是“余秀华离婚记” ,其中体现了生活的真正质感,无论是残酷的、寒伧的,还是深沉而动人的。在一个女人离婚的过程中,道德感混合着金钱的各种考量、人性的凡庸粗鄙——这就是我们的人间啊,摇摇晃晃。

  虽然,在影片最后可以看到离婚之后的余秀华依然有她的迷茫,但《摇摇晃晃的人间》带来了一段时光与一段旅程的记录。人间是没有边界的,人生尚未到达结局。它有恰当的距离感、尊重与亲密,它有恰如其分的纪实语言,如在生活场景中的手提摄影带来现实的质地……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对生活与诗歌都有着足够理解力的纪实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