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自信引领戏曲创作
作者:傅谨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戏曲界,我们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有最深的感受。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丰富的积累,在很长时期里,人们对这个艺术门类的感受与评价,曾经出现明显偏离,我们自己也有很多迷失,在价值取向上多少有些失衡。但是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戏曲的本体在回归,戏曲的审美优势、审美价值日益显现,这使得我们能够更理直气壮地运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手法。

  诚然,只有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积淀有充分自信,才有可能敞开胸怀,接纳世界所有优秀的先进经验。戏曲领域必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还需要解决两个重大问题。

  首先,历史题材创作,仍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在戏曲界一度比较严重,尤其是表现在民族英雄形象塑造方面。中华民族曾经涌现出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但这些英雄往往是在民族战争中产生的。一度有关民族战争中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出现了偏差,混淆了是非,而一旦是非被混淆,民族英雄的根基就被抽掉了。我觉得这是戏曲创作中历史虚无主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但我们对这些作品的批评是不够的,而且某些作品还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项。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认同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代表人物的怀疑,没有根本解决,甚至没有出现针锋相对的批评。不仅戏曲领域,包括影视和文学领域,在处理历史题材时,刻意混淆和消解历史上民族战争中的是非观或者正义感的现象依然存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评论与引导。

  其次,我们要鼓励现实题材作品写出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写出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同时要让观众看到光明。我觉得这两句话是不能分割的,如果忘记了写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只剩下粉饰太平,戏曲就会回到那条曾经产生众多虚假作品的老路,就不可能出现老百姓真正喜爱的杰作。当然,如果一部作品从主导倾向上,不能让老百姓看到光明,就会走到另一个极端,作品本身的取向同样会出现问题。

傅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