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围楼的“守”与“攻”
作者:刘家科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始兴看了几天围楼,满眼都是那个“守”字。

  围楼作为客家人防御强盗的城堡,在冷兵器时代,堪称固若金汤。

  围楼的坚不可摧,就是用那个“守”字铸就的。它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每个环节,都在“守”字上作出精密的文章。

  墙体是用最坚固的蓝砖垒砌的。把每块砖的六个面仔细磨平,用江米灰浆压缝;或用鹅卵石砌墙,用江米汤、蜂蜜、桐油加砒霜和成灰浆灌缝;墙体高8 - 12米,厚度在1米左右。强盗想破墙而入,等于痴人说梦。

  大门是用一扎厚的木板外裹铁皮制成。多道门之间留一人厚的空隙,门的顶端设有守门的装置。如强盗攻入第一道门,守卫者就会倾下滚烫的开水把你浇死;如强盗采用火攻,守门者会用冷水将火浇灭。大门少则三道,多则七道。强盗想从大门攻入,比登天还难。

  围墙四周上下设有均匀的射孔。墙体下部窄长的射孔适用于弓箭;中部方形的射孔,适用于长枪;上部大而圆的射孔,是为大炮准备的。每个射孔都是外窄内阔,射手有较大幅度的调整空间,而在墙外只看得见伸出来的枪炮筒。这分布围墙四周的射孔,覆盖了围墙外所有的空间,强盗从任何一个角度进攻,都会暴露在围墙的射线之内。此外,还有双重围楼和多重围楼,就是围套围,楼套楼。那个围中围的坚固和森严,使强悍而狡猾的入侵者无可奈何。

  当初,客家人从中原迁入岭南,看中了始兴这块风水宝地。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开垦,使始兴成为江南一大粮仓。这块越来越肥的大肉,让周边的土匪强盗垂涎欲滴,他们像饿狼一样,伺机奔袭,来抢夺粮财。情势所迫,围楼遂应运而生。

  作为历史的产物,围楼没有辜负历史赋予它的使命。为保护客家人生命财产安全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今,它已是历史的遗迹,不再有实用价值。但作为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似乎更为重要了。

  当年,客家人想到了“守” ,而没有想到“攻” ,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冲出围楼,去消灭那些强盗。他们为自己的“守”而沾沾自喜甚至自傲,笑话那些强盗妄自强悍狠毒,却无可奈何于我。

  当1945年2月日本侵略者侵入这块土地之后,客家人用以自守的围楼却失去了功能。那时的日本兵横行乡里,甚至单个的鬼子也敢到一个村子去抢掠。据说,一个鬼子进村,就吓得全村人都跑进山里躲避。成百上千的村民不敢与单个的鬼子抗衡。那是围楼的悲哀,是“守”的悲哀。

  然而,客家人一旦转守为攻,强盗就会变成纸老虎。始兴那座最小的围楼便是铁的见证。两个勇敢的年轻人在小围楼的顶层调试火炮的那一刻,迎面远处的小桥上有三个荷枪的鬼子大摇大摆走来。年轻人恨透了鬼子,突然产生了“攻”的念头。于是一炮射出,正中目标,一个鬼子掉进河里,一个鬼子躺在桥上,另一个鬼子负伤而逃……

  现在的始兴人,继承和发扬了那年轻客家人“攻”的精神,他们早已把“守”字存放在围楼的围墙之内,只作为遗迹供人们鉴赏,而自己则坚持改革开放,走出去到大市场上竞争,请进来借脑袋生财。现在的围楼仍挺立在始兴的蓝天白云之下,被青山绿树所掩映。民俗文化资源和生态文明资源握在他们手上,看样子是要打一场大发展的攻坚之役了。

(刘家科 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河北省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