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来源:中国艺术报

  齐春生(中国杂协副主席、大连杂技团团长) :院团跟国际演出商合作,始终应当牢记“合作共赢” ,合作伙伴应该是“兄弟关系” 。谈判的时候要考虑到对方能不能赚到钱,追求合理利润,这样才能打开市场的大门,中国的文艺团体走出去才能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王林(杭州印象西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兼常务副总经理):西湖的内容非常多,但说什么,如何说,如何落地?在哪演,演给谁看,看什么?我们渐渐地想清楚了,要演符合观众共性的东西,永恒的主题——爱情。

  毛晓舟(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家自负盈亏的企业,量体裁衣、做足地方特色是我们的生存之道。我们的节目不一定全部是贵州的东西,但整体定位一定是地方特色,而且节目要幽默诙谐。

  马晨骋(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所有的作品都要考虑到观众群体和时代。内容为王,先有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与形式,再去做营销,才能成功。

  张凯(宋城艺术总团常务副团长):未来的演出,将会进入“后演艺时代” ,所有的观众不会满足于“镜框式”的观影关系,而是希望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宋城在未来也会向“走入式演出”和“浸没式演出”逐步拓宽。

  傅亦轩(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有效营销也是艺术的生命,关注创作的同时,也要面向市场,这便是我们举办本次“舞台艺术的市场化运作与营销”活动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