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年戏曲晚会:巡礼与启悟
栏目:传承戏曲发展
作者:郑雷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为一种集成式的表演形态,戏曲晚会有其不同于一般晚会的特性。戏曲演出往往有一定的长度,唱做表演围绕内在戏剧冲突展开,不同剧目各具独立性,不加区别地随意剪裁汇拢,很容易成为一种混乱的搭配。因此,戏曲晚会的编导要完成整个演出的合理编排,必须充分把握中国戏曲的文化精神,了解不同时期戏曲发展的概貌,在尊重戏曲艺术特性的基础上,将最具华彩的表演段落撷取出来奉献给观众,使整个晚会成为当前戏曲创演剧目的一次巡礼,并通过这种巡礼引发观众对戏曲传承发展道路的关注和思考。

  2016年是戏曲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戏曲改革不断趋向深入,戏曲演出持续繁荣的一年。这一年,涌现出的许多优秀作品在2017新年戏曲晚会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现。除去例有的开场戏曲联唱和结尾的京剧戏歌合唱外,其他表演内容多来自当前的戏曲舞台。联唱《普天同庆》之后第一个登场的剧目是上海昆剧团新排昆曲、“临川四梦”之一的《紫钗记·花园惊报》片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16年戏剧界纪念明代伟大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巨匠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的盛况,京剧传统戏《状元媒》 、新编川北灯戏《跳蹬》 、粤剧传统戏《柳毅传书·花好月圆》 、壮剧新编历史剧《冯子材》紧接其后,共同构成晚会的一个演出板块。

  其他入选剧目片段也各有特色。传统戏中,二人台《喜上喜》是富于喜剧色彩的生活小戏,丝弦《杨家将》则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歌颂了杨氏一门威震天下的英雄业绩;新编作品山东梆子《跑旱船》展现当代农村新气象,原剧将动漫与戏曲表演相结合,进行了一种生动而有益的艺术尝试;淮剧《小镇》以一笔财富的归属为线索,真切表现了商品时代物欲横流形势下人性的挣扎与坚守;越调《老子》正面塑造道家创始人老子形象,剧中“守大道法自然自出大贤”的唱段将道家学说与民族复兴的时代命题结合在一起,显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这些剧目的片段分别结合成几个演出板块,或以演唱取胜,或借表演造势,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代戏曲创作演出的现实状况。

  此次新年戏曲晚会的一大亮点是体现“戏曲进校园”成果的《少儿唱大戏》 ,演出充满了童心童趣,一招一式中规中矩,内容紧凑、节奏明快,一气呵成,带给人别样的审美意趣,也昭示了戏曲未来的希望。

  戏曲同其他传统文艺样式一样是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的,所以无论是传统剧目还是新编作品,其实都是传承与发展的统一体。晚会编排中沿用“三并举”的方针,注意传统剧目与新编剧目的平衡,既选入传统戏曲作品《紫钗记》 《状元媒》 《柳毅传书》《喜上喜》 《杨家将》等,又展示了新编历史剧《跳蹬》 《冯子材》 《老子》和现代戏《跑旱船》 《小镇》 《党的女儿》等,不同历史时期炎黄子孙的丰功伟业、不同地域的风俗民情尽收其中,令人目不暇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整台晚会的舞美设计,与前几届晚会相比,此次更明显地表现出与传统戏曲美学相应的传神写意特征,背景多采用国画、剪纸等概括性、象征性突出的民族艺术样式,与少量舞台前景及变换的灯光相结合,随剧目变化而自如转换,行云流水,一无拘滞。如《紫钗记》 《状元媒》在富于青绿山水意味的背景前设置门栏、屏风、帷幔等意象性景物;《老子》在带有肌理效果的混沌背景上突出竹简书《道德经》 ; 《党的女儿》以远山为背景映衬出舞台后方几丛红艳的杜鹃花;等等,这些舞美方案合传统艺术思想与现代设计观念于一体,取得了清新活泼、空灵简净的美学效果,与戏曲演员虚拟性、程式性的表演密切配合,浑融无间。

  国家戏曲政策在加大对京昆艺术投入的同时,增强了对各地方声腔剧种的保护扶持力度。新年戏曲晚会系由新年京剧晚会发展而来,京剧在其中的比重相较其他剧种为大,原是自然的事情。晚会编导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将京剧与南北各种声腔剧种齐聚一台,彼此映衬,使不同剧种的生旦净丑各行都能自由展现各自艺术之长,形成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舞台格局。

  作为一个戏曲演出的品牌项目,希望今后的晚会能在更好地汲取以往新年戏曲晚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戏曲的当代实践经验,在尊重其客观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推动戏曲的传承发展,使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推陈出新,继往开来。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