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请进来”,殊途同归闯世界
作者:本报记者 马李文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走出去”“请进来”,殊途同归闯世界

    ——中国杂技团团长张红、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王全兴谈海外演出运作的成功经验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2016铸梦计划·北京——全球化视野下的舞台艺术发展”日前邀请了中国杂技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哲腾文化等相关负责人座谈“国内舞台艺术的海外推广经验” ,中国杂技团和中央芭蕾舞团作为建团时间较长的国家级院团,在海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运作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逐步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运作模式,其所经历的不同历史时期、拥有的丰富经验也颇有后来者可借鉴之处。

  张红:不能独立创新就会受制于人

  中国杂技团65周年纪念演出打破先例进入了国家大剧院演出,说明中国杂技在国内观众心里的位置发生了一些改变。其实,中国杂技团始终担负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使命。1950年,当时的外交部部长陈毅对中国杂技团的定位就是“人民外交的先行官” 。中国杂技团的前身中华杂技团成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应邀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33周年庆典演出,这是新中国派出的第一个到国外访问的文艺演出团。65年来中国杂技团出访了125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坚持每年都有上千场国外演出,全部由对方支付演出费,而不是用政府的资金。整个杂技界都做到了挣外国人的钱。2014年,杂技行业对外贸易额占了整个海外文化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

  中国杂技团海外商业演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属于探索时期。那时需要经演出中介推荐给海外的演出商,而演出商看不上中国的杂技节目,他们只要中国杂技的本体——动作,我们只能输出“原材料” ,所有的中国演员都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因为演出商认为中国的杂技演员不会表演,在台上只能一板一眼去练自己的功夫。那个时期的节目由国外演出机构做包装,大部分钱被中介挣走了。后来我们才了解到,比方说一个节目我们能挣700美元,中介向杂技团和演出商各收取20 %的提成,抛开中介后我们能够挣1300美元。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过后,我们有了一个认识上的觉醒,输出原材料会破坏中国杂技的生态发展,我们要有自己的品牌,如果对方不要我们的节目,那么原材料就不予以输出。可是中国杂技团不给,全国还有那么多院团呢,所以我们也经历了一段困难的时期。虽然国外市场上效益不好,可是却孕育了一批优秀的节目,像《一品一三绝》 ,由13个获国内大奖的节目组成,可合可拆。另外,我们把节目、服装、道具、音乐都进行了知识产权的注册。

  第三阶段是由赛场带动市场,法国明日杂技节、蒙特卡洛金小丑奖、全国杂技比赛,这是文化部认可的三个赛场,我们特别重视。国际赛事要的是从来没有露过相的节目,中国杂技团这几年在这些比赛获大奖的节目《摇摆高拐》 《俏花旦·集体空竹》 《圣斗·地圈》 《四人技巧》 《五人技巧》全部是新的编排。这些国际大赛场演出商云集,看节目、挑选节目,我们拿全新的节目在这些赛场上直接对接演出商。由此带动市场、带动艺术生产的创新,自从在摩纳哥获奖后, 《俏花旦·集体空竹》的演出就几乎没有断过,目前有四组演员在世界各地演出。同时也能让国外观众去认识我们的节目,像法国从全世界挑选来的节目,参加他们一共50场的演出季,每一场演出后观众都会进行评选,不光演出费高,获得第一名的节目还有15000欧元的奖励,当场发给演员。这给我一个切身的感受,必须要做到坚持艺术生产的创新,演出价格也相应得高,所以必须精、必须新,并且不可复制。

  现在,中国元素在国外照样叫得响,不是一定要请国外的导演才能推出叫国外观众能看得懂的节目, 《俏花旦·集体空竹》的音乐、服饰、演员表演全是传统的,能够被认同的节目一定在方方面面都是精品。国外的新马戏也在积极地挖掘中国元素,一个比利时导演来找我们谈,希望用中国杂技团的演员来编排演出,他发现现在中国的演员综合素质世界一流,这和30年前国外演出商的认识截然不同了。中国杂技团实行团校一体的发展战略,即和北京国际艺术学校联合办学,我们的演员在演出之外都要进行补课,包括文化课、专业课、舞蹈、武术、艺术修养课,以这种艺术熏陶对演员进行提高,同时解决了中国杂技团后备人才的需求。

    王全兴:把大师“请进来”,提高“走出去”的质量

  中央芭蕾舞团主要进行艺术创作和演出运营,为广大观众奉献优秀的作品是我们的宗旨。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特点和发展规律,由于是海外引进的艺术,古典芭蕾的技术和水平决定了剧团的艺术水平,它是中芭的办团基石。我们一直在移植、也在邀请世界为中芭排演古典的芭蕾舞剧,像《天鹅湖》 《仙女》 《吉赛尔》《堂·吉诃德》 。同时排演现当代芭蕾大师专门为中芭单独创作的现当代作品,培养演员对不同艺术流派的艺术体现,像约翰·克兰科编排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奥涅金》 ,罗兰·佩蒂编排的《卡门》《阿莱城的姑娘》 ,本·史蒂文森编排的《泪泉》 《前奏曲》 ,这样促进中芭演员对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分寸和尺度,使自身掌握的艺术元素更丰富,这也得益于中芭演员基本功底子很厚,研习俄罗斯学派所打下的良好基础。这些都有益于中芭演员的海外演出。

  海外推广要尽可能参加国际上有影响力、富有知名度的艺术节,特别是由海外剧院组织策划的演出季,会纳入海外剧院门票销售、会员推广的主渠道系统,这也是国外主要的销售方式。这植根于海外观众的素质,他们的观看水平高,经常在前厅介绍时向我们的主创提出很专业的问题。我们在海外为什么要进入剧院的主渠道系统,而不以租场地、自己运作演出的方式?实践证明,这对我们是相当不利的。由于我们不熟悉当地法律法规,一方面,虽然场地租赁费不高,但是人工费却很高。在文化方面,我们觉得无所谓的事情,但对他们却是原则问题,比如在剧院,我们的舞美队是不能动手换景的, 《红色娘子军》演出时我们再着急,想动手也不行,因为他们有工会制度和习惯。

  凭借近十年来中芭优秀的演员队伍、丰富的欧美剧目在欧美市场赢得的良好口碑,为步入顶尖的剧院、艺术节、演出季奠定了基础。常年的合作与交流使双方达成了有重大的演出机会和新剧目推出都会邀请对方前来观看,有合适的项目双方会按国际商演的基本规则谈判,谈判内容包括原创剧目、芭蕾精品晚会等不同种类的演出价格,也包括吃住行、旅务费的洽谈。

  此外,要找信誉好有口碑的演出机构,赴海外演出谈判中避免中间环节,有时谈判时讲得很好,什么条件都能满足,一旦实施起来,很多都难以实现,造成表演院团人力物力上重大损失,所以要了解对方的资质,运作过什么大的项目,找演出纠纷仲裁的律师协助把关制定演出合同。随着国家支持力度加大,中芭尽可能地与各大剧院、演出经纪机构直接签约,保证演出的质量。

  我们实行的“场团合一”理念,对海外推广也有好处。我们独立运作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我们自己的天桥剧场,充分利用中芭在海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世界知名院团和艺术家来参加演出季。世界知名院团十分愿意和我们再度合作,一是有意参加下一届演出季,二是通过对等交流的方式推动双方的国际巡演计划,双方都有剧场、有剧团,以这种形式邀请对方参加自己举办的艺术节和演出季,吃住行和演出费用标准都一样,只是在剧目上由双方的艺术家根据本土观众的情况来进行选择,这就极大地推动了剧团“走出去”的步伐和质量,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