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种文化 愚公精神撼心灵
作者:本报记者 吴月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青山绿水种文化 愚公精神撼心灵

——记“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中国文艺志愿者小分队赴赫章服务采风活动

文艺志愿者小分队的艺术家们与当地演员合影

  8月20日至23日,中国文艺志愿者小分队赴贵州毕节赫章进行服务采风活动。在活动结束后, 70岁的魔术表演艺术家罗秉松说:“每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就受一次教育。 ”这说出小分队所有艺术家心里的话。很多艺术家都是第一次来到赫章革命老区,可以说采风活动为他们打开了认识基层的一扇窗。

  用文艺作品传扬文朝荣精神

  21日上午,艺术家们来到了河镇乡海雀村学习采风,参观了时代楷模文朝荣事迹陈列室,还慰问了文朝荣的遗孀李明芝。

  这里海拔2300多米,山泉淙淙,绿树成荫。海雀,在彝语中的意为水源地,如今这里是附近七个村子的水源地。可是,当艺术家们了解了这个村子的历史时,才发现30年前,这附近都是裸露着沙土的荒山,人们广种薄收。而文朝荣是海雀村老支书,被誉为“当代愚公” ,他带领村民们移除的不是山石,而是贫困这座大山。据当地老乡介绍, 1985年,新华社记者来到这里,被这里的贫穷震惊了,在一些地方出现卖粮难、卖猪难的形势下,这里的人却住着杈杈房、普遍断粮数天。那时,这里的山因为开垦过度,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只有5 %。在国家给予了救济之后,文朝荣认为,脱贫不能只靠国家,于是他提出了种一棵树等于挖一口井的思想,带领着350名村民上山种树。由于这里海拔高,每年春节是植树时节,他们得挖开冻冰才能把树种下去。他还制定了严格的护林制度。他带领村民们一共种下了1 . 34万亩林海,现在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了70 %。艺术家们看到了文朝荣曾经用过的劳动工具,听到了他四次让出自家的救济粮,并且为了扭转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困境,给自己做了结扎,给孙子办了独生子女证的故事,都感慨万千。大家纷纷说,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基层需要文朝荣这样的带领群众脱贫的好干部。

  罗秉松说,在这个年代,有这样的党员站出来,把一个村搞好,他是了不起的人物。不光我们要向他学习,我们的子孙也要向他学习。书法家吴震启从农村走出来,深知做农村当家人的不易。他说,文朝荣是土生土长的基层典型。“他与农民感同身受,每天看到农民是怎么生活的。他有责任感和慈悲心,他不是为了自己过得好,要不然政府发放的救济粮没必要让给别人,他还有眼光,深知靠救济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基层需要这样的带头人。我们艺术家应该用不同的文艺形式把他的事迹表现出来。 ”

  此外,艺术家们还看望了文朝荣的遗孀,了解他们家目前的生活状况,并表示希望用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让文朝荣的精神传扬。

  艺术给留守儿童播种希望

  一提到毕节,人们就会想起留守儿童,赫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大庚却有点感到委屈,他说,全国大约有6000万留守儿童,这是个全社会的问题,毕节的个案有时被媒体放大。

  在海雀村,艺术家们走访了两户留守儿童家庭。一户是父亲自孩子1岁多开始就外出打工,杳无音讯,靠矮小的母亲支撑家庭;另一户是姐妹三人,父母外出打工,现在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两户人家都住在砖房,家中简陋,没有看到电视机之类的电器,在厨房里堆的是当地粮食作物土豆和荞麦。在村里,时不时看到孩子们牵着牛,或是背着高高的柴草。

  “80后”青年演员石天琦说,虽然与这些留守儿童的接触还不够深,但是她感触最深的不是悲情。“他们家徒四壁,但我看到他们比城市的孩子早熟、懂事,并没有因为苦难而难过。他们十分坚强,他们更懂得感恩、更有责任感。 ”那个家中只有母亲的小男孩给她留下的印象最深。石天琦问过他妈妈以后上学的问题,他妈妈说,没有能力支持他上高中。可是这个只有13岁的小男孩说:“初中毕业后,我会上技校,我要学一门本事。 ”这个孩子透露出来的自主精神和对自己的未来的规划,令她很欣赏。她表示,回北京之后,会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

  8月22日,艺术家们来到兴发乡中营村文化广场,给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附近村寨的彝族、苗族、回族等各民族群众穿上了节日盛装前来观看演出。演出过程中,艺术家们给当地的留守儿童赠送了书籍《姜昆老师告诉你——意外伤害如何防》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与当地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沙力、吴震启、苏虎、胡旭东、宋靖、刘琦、云剑、东哈达等给孩子们讲如何防范意外事件,阿幼朵、韩延文、李殊、完玛三智、春雷给孩子们唱歌,罗秉松教孩子们变魔术,李德戈景给孩子们表演舞蹈。这时已经是下午1点半,看完演出还没有吃饭的孩子们依然兴高采烈,舍不得让艺术家们离开。

  罗秉松问孩子们到过哪,有的说到过毕节、有的只到过镇上,他认为,别看这些孩子现在背着柴禾,可今后走出大山接受了教育后,会是国家的栋梁。他说,魔术也是一种智力开发的手段,所以他们愿意用大白话来给孩子们讲解魔术。他说,孩子们很朴实,现在他们已经在想,以后出去工作挣了钱要给一直抚养他们的爷爷奶奶,报答他们,他们是懂得感恩的。

  多民族文化转化为创作源泉

  毕节赫章有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布依族等18个民族,属古夜郎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这次来到赫章,艺术家们接触到了苗族和彝族的歌舞,甚至在海拔2800米的野生韭菜花海中,还能听到当地的彝族青年男女一边唱着山歌一边登山。

  21日下午,在海雀村,艺术家们观看了村民们表演的《苗族大迁徙舞》 ,十多名苗族村民穿着洁白的民族服装,吹着芦笙,表现了苗族多次南迁的历程,以及他们对家园的不舍和越过高山大河的不易。虽然阿幼朵也是贵州的苗族,但是语言不一样,她学唱的时候,也得一字一句地学。春雷和苏虎、胡旭东、刘琦等词曲作家们认为这些民间民族音乐元素很多彩,对他们今后的词曲创作很有启发。

  8月23日早,艺术家们来到兴发乡中营村文化广场,给当地的群众送上一台精彩的演出。阿幼朵演唱的《幸福阳光》和《苗岭的早晨》 ,石天琦演唱的《又见炊烟》 ,春雷演唱的《八千八》和《吉祥》 ,完玛三智演唱的《东山顶上》和《传奇》 ,李殊演唱的《人间情多》和《拳头》 ,都令观众沉浸其中。李德戈景表演的蒙古族舞蹈让观众觉得很与众不同。罗秉松还给观众们表演了口技和魔术,把观众逗得十分开心。最后,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女高音歌唱家韩延文清唱的《我的祖国》感动全场,掌声雷动。而当地表演团体表演的《彝家汉子》 《撮泰吉》 《滚地龙》和《彝族铃铛舞》 ,也令艺术家们大开眼界。其中, 《撮泰吉》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彝族的一种祭祀仪式和古老的戏剧形式。

  尤其是当地小学生表演的芦笙舞《滚地龙》很见功力。音乐人春雷看了之后说,孩子们太可爱了,过几天,他还要来赫章拍摄新歌的MV,届时他将邀请这些小朋友出镜。此外,他还想把这些小孩邀请到今年即将举办的苗族音乐大赛上去,希望能满足孩子们想到北京来看看的心愿。

  词曲作家们在采风过程中,深受感动,创作出数首歌曲。其中,“……天上花海云端栽,花涛花浪随风摆;山为石磴峰做梯,看花你就踏云来……”词作家云剑的这首《天上花海》轻松优美,是他登上赫章的韭菜坪时所作。

  文艺志愿服务基层种文化

  8月22日晚,艺术家们与当地文艺工作者一起座谈,大家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赫章各艺术门类的工作者大部分都是业余从事文艺创作,他们向艺术家们倾诉了他们的苦恼、创作的瓶颈,以及面对浮躁的社会的困惑。

  歌唱家韩延文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告诉大家,她有她自己对艺术的坚持,歌曲没有新旧之分,作为这一代艺术家,她有责任把经典传承下去。作曲家胡旭东很激动,他说,来到赫章,看到、听到了这么多原生态的艺术,对自己未来的创作非常有益。书法家吴震启、沙力,摄影家东哈达、宋靖等就书法和摄影的艺术与技术等话题展开了交流。词曲作家云剑、刘琦、苏虎等艺术家们还鼓励基层文艺工作者,不要认为自己在基层,就对自己的创作不自信。守着多民族文化肥沃的土壤和天上草原的美景,写赫章自己的歌,唱红军、唱苗寨,反映我们的新生活,将来一定会从赫章涌现出优秀的作品。

  座谈会一直到晚上11点多还在继续,交流十分热烈。在座谈过程中,艺术家们已经在考虑如何切实地帮助基层文艺工作者,满足他们迫切提高自身水平的需求。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表示,他们学校可以向赫章的摄影工作者提供半年的培训计划。她说,种文化,这是向基层输入带不走的文化,是我们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她希望今后还有机会为基层尽绵薄之力。

  赫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大庚和赫章县文联主席方正激动地说:短短几天看到中国文艺志愿者艺术家们进山区到村寨,真情真切地服务,马不停蹄抓紧一切时间,深夜还给基层文艺工作者交流培训,给赫章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在基层也要更加努力地为老百姓做好文化艺术服务。希望文艺志愿者小分队的艺术家们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常回来看看。

本版摄影  吴月玲 东哈达 李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