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高人为峰
作者:向云驹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太行山高人为峰

向云驹(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由王朝柱任总编剧的电视剧《太行山上》 8月以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这是今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大剧和文艺重点剧目。

  《太行山上》全景全程描写了八路军129师从组建进军太行山到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从九千将士战太行到三十万大军挺进中原,从山地游击战到平原游击战到大规模运动战的征战历程,塑造了刘伯承、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光辉形象,彰显了人民战争的无敌力量。

  一

  《太行山上》把人物、故事、战争放在宏大的格局中,以大视角俯瞰129师的抗日斗争,突出地展示了这支队伍的使命、责任和贡献。

  全剧从战争地理的角度,从敌我双方对太行山战略位置的认识和无不志在必得的殊死争夺中,展现了太行山敌后抗战在全民抗战、全面抗战中的意义。与国民党军队中的蒋介石集团和山西晋绥军阎锡山集团对太行山抗战认识的狭隘、偏见、鼠目寸光、钩心斗角、自私自利、畏首畏尾不同。日本侵略者野心勃勃又有狂妄的战略意图,他们对太行山在华北、在全国侵略中的地位、作用是胸有成竹的,所以,他们不惜代价,不惜数十万大军被迟滞在太行山和华北地区,不惜采用最血腥的屠杀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反复扫荡,也要控制这一片中国的脊梁之地。中国共产党人和刘邓领导的129师之所以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正在于他们的雄才大略,在于他们与日寇针锋相对,充分地意识到了太行山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和抗争。他们不仅意识到了太行山斗争在持久战中的作用,他们还找到和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法宝。他们发动群众、依靠人民;他们造就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对敌形成敌后的反包围;他们运用游击战创建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坚壁清野浴血奋战。 《太行山上》重现了历史的真实,让历史告诉后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全剧从人民战争的角度,从战争力量的对比、转化,从129师九千人入太行,越打越强,越打越大,越打越勇,直至建立连接华北、打通山区平原的广大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三十万大军挺进中原,犹如一条条小溪奔流而下汇聚成汹涌的黄河奔腾入海。作品展示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是如何汇聚、如何壮阔的历史进程。全剧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和对我党我军历史正确解读的政治政策水平,准确地描写了我党我军的政策策略,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抗日战争的生动鲜活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二

  《太行山上》用丰富的历史细节、精彩的战斗战术,讲述了游击战的必要和重要,讴歌了刘伯承等我军将领的战争指挥艺术,塑造了我军指战员的雄才大略和党中央指挥八路军浴血奋战的深谋远虑和国家民族情怀。

  游击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抗战的战争法宝。全剧全面展现了游击战的战法,揭示了游击战的战术技巧和战略精髓。从研究地形、实地勘查,到兵无常法、以少胜多;从近战肉搏、战法培训,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从总结打飞机、汽车、马队的不同打法,到伏击战、麻雀战、黄蜂战、围点打援;从子弹、手榴弹各用其长,到吃一堑长一智。全剧以不同的战斗场次描写了游击战的多样和精彩,有力地证明了游击战争在敌后抗日战争中的巨大威力。七亘村的数次伏击战打得敌人闻风丧胆,百团大战声势浩荡,极大震慑日寇,大大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游击战不仅是战略战术,不仅是敌后抗战主要方法,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八路军指战员的智慧和创造。在山区,游击战依托山势地形;在平原,游击战思想进一步深化升华:以人民为山,抓住建立政权与发展队伍的牛鼻子,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扩大了游击战的战果和战术,建立更加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地域越打越广,战斗越打越大,队伍越打越多, 129师的游击战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全国敌后抗战伟大功绩的一个缩影。全剧向我们昭示了抗日战争必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希望和原因。正是有了这样一支久经敌后抗战战火锤炼的队伍日益壮大和成熟,正是有了八路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战略战争思维,所以,一旦蒋介石发动内战,无耻地与我根据地军民争夺抗战胜利果实,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能够迅速掌握和灵活运用大规模的运动战、歼灭战,在新的战争环境、新的战争形态、新的战争对象中,取得新的战斗成果和新的胜利。国共谈判期间,上党战役的胜利,有力地揭示了这一新的时代特征。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三

  《太行山上》呈现了129师刘邓大军发展壮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历史进程,也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和史料,设置了众多人物、完整情节和生动细节,把历史进行了合理的串联和组织,形成一个充满艺术张力的叙事结构。王朝柱秉持其一贯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创作中以张弛有度、游刃有余的娴熟艺术技巧,使作品达到了新的创作高度。

  全剧首先把矛盾冲突放在基层红军指战员换装国民革命军八路军的思想困惑上,用这一事件展现出八路军抗战的思想高度和民族气节,使这支队伍的精神境界得到充分展示,也对比和反衬了国民党队伍抗战中节节败退的一种思想根源和内在原因。阳明堡机场被八路军偷袭这一众所周知的战役,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支受过重挫的队伍,深刻吸取血的教训,不仅打不散,而且能够胸有大局、敢于担当、勇于牺牲、善于胜利。高树勋的阵前起义及时揭开了新的历史帷幕。

  刘伯承、邓小平珠联璧合的搭档、合作,让观众充分领略了共产党人的智慧、胸襟、情怀。他们不仅互相之间心有灵犀,而且对党中央的战略意图、重要决策、时局判断具有高度的认同和心领神会。他们对下级知人善任,宽严适度;对人民有情有爱,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政权、统一战线、精兵简政、组织群众等各个方面工作细致,方法得当,深思熟虑。他们是党和军队的杰出代表,他们也是众多革命先贤中的成员。全剧塑造一大批129师和八路军、共产党人的光辉群像,闪耀着令人高山仰止的夺目光彩,极大地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魅力。

  全剧既有机智灵活、环环相扣、惊心动魄的系列游击战战争情节,也有国民党战区参观八路军作战和日军观摩团全军覆没这样无巧不成书的历史再现。有伏击、攻城、拉锯战、扫荡反扫荡、敌我互相偷袭等等曲折战斗,也有国恨家仇、妻离子散、大悲大恸、生离死别种种艰难历险,还有宁静舒缓的劳动、生活、爱情、思想、谋略和敌我的斗智斗勇。艺术上节奏多变,张弛有度。八路军将士的英勇机智,国民党军队的颟顸自负、侵略日军的狡诈凶蛮,无不真实生动准确,妍媸毕现。这是一部129师8年抗战的全景史观,也是一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8年抗战浴血牺牲的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