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中华传统戏曲的当代记忆
栏目:主题演讲发言摘登
作者:罗怀臻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路、自己的血缘、自己的族群,都有自己的乡土背景所形成的表情、声音和气质。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曲是最擅长记录地域方言、情态、情感和气质的艺术形式。

  我父亲一生在外漂泊,在生命最后阶段最想听到的是乡音、乡曲、乡调——河南豫剧。我母亲今年8月过世。晚年我常想把她接到上海生活,每次可以说服她的理由,就是能见到上海淮剧团的马秀英老师、她的偶像。我女儿现在也是戏剧学院的老师。我想,传统戏曲能生生不息,是一代人传承着一代人的记忆,而每代记忆中的戏曲都形象地用声音、表情、着装传达着那个时代的美感。戏曲不是简单的一种娱乐,戏的背后是家乡,是情感方式,是最纯正的方言,是标准语、普通话和规范的书面语言所不能传达的东西。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在于尊重各个地域独特的文化传统。而最最形象、最最系统完整、能传达各时代文化风情的是包括中华戏曲在内的我们的民间、民俗艺术。所以我想,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快速进程,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对地域民族传统的尊重。同时我们要不断有意识地向一代代人种植关于传统文化的记忆。希望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都能珍惜并光大曾经的戏曲传承,把每一代的戏曲记忆都传承保护下来,同时也发展和重新种植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戏曲记忆。

罗怀臻(中国剧协副主席、剧作家、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