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化的双刃剑
作者:岳永逸  来源:中国艺术报

  随着广播、扩音器、电灯等基本科技的发明,这些日渐被普遍采用的科技深远地影响了曲艺的表演形式、表演的空间,有了全面向舞台化提升、转型的可能。在曲艺全面舞台化的转型过程中,源自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与本土的京剧等舞台艺术对曲艺的舞台化表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今天的曲艺格外注重舞台的布景、声光色电的装饰效果。近30年来,流行音乐的风靡,卡拉OK、伴奏带的盛行,更整体性地加重了舞台化曲艺中“唱”的配额。

  为了追求宏大、震撼人甚或完美的舞台效果,曲艺中原本简单的乐器伴奏逐渐退居幕后,甚或直接被伴奏带取缔。演员本身的发声被高分贝的伴奏音乐压制,不得不对着话筒更大声地“吼” 。这些现代科技的全面渗透,在使曲艺高度舞台化,与歌剧、舞剧、京剧等在外在形式上趋同的同时,演者没有了闲庭信步、娓娓道来的从容,观者也没有了屏息凝视、用心体会感受的默观的可能。显然,这些都严重影响到高度舞台化或者说剧院化的曲艺的受众及其认同。原本作为方言的艺术、地方的艺术也不得不步履维艰地多少向趋同的普通话艺术、都市流行文化更新、蜕变。

  各地数代曲艺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不完全成功的“曲剧”创新就是一个艰难也真切转型的见证。如何真正“说唱百姓,服务大众” ,使曲艺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剧院舞台的也是乡野的,既是正确的也是喜闻乐见的,尤其是生机勃勃的,会被老百姓请进门,也就成为了广大曲艺工作者无法绕开的理论难题。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