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薪火相传
——记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栏目:港澳台
作者:赵益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影《一代宗师》成为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大赢家

香港新锐导演黄修平凭借《狂舞派》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导演奖

  4月13日,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以下简称金像奖)颁奖典礼在香港文化中心落下帷幕。王家卫导演的影片《一代宗师》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剪辑等重要奖项在内的12项大奖,以14项提名、 12项获奖的骄人战绩刷新了由《甜蜜蜜》和《寒战》共同保持的金像奖单片9项获奖纪录。不少媒体戏言,此次金像奖应被称为“第33届香港电影《一代宗师》集体表彰大会” 。虽是笑谈,但《一代宗师》的大获全胜确是实至名归、众望所向。历经33载,金像奖已过而立之年,回头看香港电影的发展轨迹,不也恰如这部影片中的宗师群像一般,感受过辉煌,遇到过困境,守得住信念,等待着重生。

  谈到香港电影,人们总会不由自主怀念起二三十年前的鼎盛繁荣时期,“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独特港片美学拓展了西方电影创作者的创意空间,影响了几代观众的观影习惯,镌刻在全世界影迷的电影时光里。曾几何时,香港电影中的“人与情、物与景”是影迷的生活风向标,但谈起今天的香港电影,人们似乎更愿意选择“青黄不接” 、“艰难北上” 、“港味不再”来形容,关心之余难掩失落与惆怅。金像奖的评选,也出现了人情大于实力、各个领域的“熟脸”排队拿奖的现象。然而这次的金像奖却有些不同,像极了一个学习认真的孩子,用实力与活力说话,兼顾传统的同时也为香港电影带来难得的新气象。

  纵观每年最佳影片的得主,金像奖的评选原则离不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是对草根的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以及对自我的坚守。商业考虑不是坏事,票房价值使得电影产业得以循环运作,由此诞生极致化的美学外延成为香港电影的标签与符号。然而香港电影感动我们的,却是贯穿始终的香港精神,自立勤勉、执著热忱、有情有义、有始有终,而这也是几代香港影人的职业操守。 《一代宗师》也不例外,人们认可这部影片,与其说因为电影中的宗师们功夫了得,不如说是因为影片内外的参与者们信念动人。王家卫为拍一部电影酝酿17年、筹备10年,走访大江南北近百位武术传承人,通过美术还原与演员习武,影片呈献给观众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符号化民国历史,更是丰满生动的时代面貌与人物“精气神” 。

  获得本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的其他几部作品,虽然在商业旨趣与类型选择上存在差异,且与《一代宗师》相比或许“功力尚浅” ,但却都具备了对传统香港电影的坚守,以及对人文关怀的传承。成龙在颁奖礼上说,入围就是胜利,这话一点不假。几部影片各自出招博弈: 《西游降魔篇》对无厘头喜剧的回归、 《扫毒》对警匪片追车戏的创新设计、 《激战》的真实动作场景,而其中感人至深的莫如青春歌舞片《狂舞派》 。导演黄修平获得本届金像奖最佳新导演奖,虽是小成本制作,但本片仍较好地实现了商业与文艺的平衡。黄修平的草根关注和浪漫化的现实主义一直是他作品的核心,从《当碧咸遇上奥云》到《魔术男》再到《狂舞派》 ,导演通过对香港街道场景的捕捉、对传统港人生活方式的再现、选择大量非职业演员演出,以及对香港青少年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示出一个真实而充满活力的香港。谁说香港演员都是熟脸轮班? 《狂舞派》中阿花的扮演者颜卓灵年仅20岁,早在《大追捕》中就有出演;在李碧华鬼魅系列的《迷离夜》中,她扮演的少女小婷敢爱敢恨也让人印象深刻。而凭借阿花这一角色,颜卓灵年纪轻轻就获得影后提名,她的率真热情与精湛舞技给香港电影带来一阵清新。本片男主角的扮演者蔡瀚亿外柔内刚,对曾是失足少年的太极爱好者柒良刻画丰满、入木三分,由此也获得最佳新演员奖。

  除了新人演员之外,本届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女配角的获奖影片《僵尸》也是香港电影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佳作。片中主要演员鲍起静、吴耀汉、陈友、钱小豪、惠英红,都是香港电影辉煌时期的亲历者,尤其影片对陈友和钱小豪的人物设置,无疑是对林正英经典僵尸系列的致敬。在速食文化的大环境下,大量追赶市场需求的短期速成影片蜂拥而至,制作方面难免粗陋,但《僵尸》的拍摄时间将近3年,创作团队还是选择了商业电影中难得的精细认真,这对于一位青年导演来说实属不易。片中老夫妻借尸还魂的设置秉承了传统香港恐怖片对岭南文化风俗的表现,又加入了五行元素与新的电脑特效技术,虽然视觉效果阴森恐怖,但夫妇之间相濡以沫的深情颇让人动容,放在僵尸片风潮不再的今日香港,怀旧意味令观众唏嘘不已。就像集合了泰迪·罗宾、陈观泰、梁小龙、邵音音的第30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打擂台》 ,金像奖纪念的其实不是辉煌时期某种具体的类型与风格,而是行走艰难的香港电影本身。

  如果没有王家卫所说的对于香港电影共同的信念,也许金像奖和它所代表的香港电影文化不会体现出这样浓厚的人情味,影帝、影后轮流拿,这次排不上、下次补也似乎构成了金像奖的一道独特风景。有道是“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今天的金像奖颁奖礼比起竞争激烈的斗兽场,更像是香港电影人的集体聚会,结尾时司仪的一句“搞掂收工,去消夜”更让金像奖有了家的归属感。香港电影在传承与创新之中摸索前行,纵然辛苦,但不动摇。金像奖与之带给我们的喜悦、感动、思考,以及关于时代、文化、青春的记忆仍在继续,今日“念念不忘” ,明朝“必有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