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的诗性表达
作者:谭仲池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年前我也从事电影工作,我在电影制片厂工作了很多年,所以我心中一直有一种电影情结。去年我们在湖南省一个美丽的山区举办首届全国中青年编剧高级研修班时就谈到怎么讲好中国故事,怎么把中国的电影做得更好,让它走出去、走向世界。当时我们就在想这个问题,后来就决定在长沙举办本次论坛。

  在当下,中国的电影要发展,要走向世界,编剧责任尤其重大。没有好的剧本就没法拍出好的电影,编剧对电影发展是最基础的工作。尽管有些电影拥有巨大的资金,进行丰富的炒作,甚至也有一些走进了国外的电影院,但由于剧本的原因,它的艺术生命、它的艺术品位、它的思想高度、它的精神高度、它的审美高度是令人遗憾的。通过这次论坛我们向全国甚至海外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电影界的编剧们,有能力、有智慧、有才气来讲好中国的故事。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一首好诗,不管这个诗是叙情的、学理的、还是婉约的,都是那么的好看,让人兴奋愉悦而久久不忘。好的电影产生的巨大能量和人性光芒,会照耀人们实现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梦想的道路。

  林语堂的作品《生活的艺术》 ,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在美国畅销了52周,这是当时中国人写的作品中最轰动的一部。在这部作品里有这样一个观点:能在这个国家里感动人的东西,自然也会感动别的国家的人民。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讲好中国故事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讲故事要合乎情理,二是讲好故事要有诗性的表达。

  第一点,讲故事要符合情理,要符合人的美好期待、文化认同、情感迎合等精神追求。第二点,讲好故事要通过故事的讲述、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学表达或创造诗意情节来实现。此外要始终坚持艺术的生命就是感情的生命,一部作品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是不可能打动人的。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必须有灵魂。

  中国有的电影艺术家讲给外国人听的故事受到热捧,甚至得过奖,但我认为那基本上是讲述他们自己梦想的故事,甚至是在笑自己的梦想。这种故事不是真正的中国故事,无法反映中国的精神、中国人的美德和中国人的生活情趣,不能表达中国人的天赋和高贵特质。只有真诚的、理性的、机智的、幽默的、自然的、诗意的表达中国故事,才会让别国的观众,即使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冲突和合作共存的世界里,同样能够感受到中国的宽怀、平稳、温情、和谐、智慧,同时快乐而有新意的生活。我们不能以简单的票房和得奖来评价作品的价值,我们更不能因为某些作品被炒作得热热闹闹而乱了自己的心境和眼光,自觉不自觉地让电影故事失去生活的真实。只有对电影的价值保持忠诚与敬畏,让电影艺术、电影美学、电影公益都保持真切,让电影回归人性,又彰显中国电影艺术的神秘感、新鲜感,才是真正表达了中国人文和当代的中国精神。

  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眼光、用我们的心怀、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激情、用我们的想象来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应该是因为我们的作品能够打动人心。这个打动来自中国文化的元素、思想的光芒、人文的情怀和美感。

  (作者为湖南省文联主席,电影《袁隆平》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