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
——童年记趣
栏目:心语
作者:程树榛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高小毕业之后,便准备报考中学。可是,由于时局动乱的关系,当时我们家乡附近县城在内没有一所中学。因此,只好到离家乡较远的徐州报考。当时徐州市的中学很多,公立的,私立的,教会办的,铁路办的,五花八门。但是,我的目标却很明确:江苏省立徐州中学(简称“省徐中” ) 。这所学校创办于1903年,它的前身是云龙书院,堪称历史悠久,加上师资雄厚,教学谨严,名人辈出,因而成为苏北的名校,特别它又是省立的学校,收取的学费较少,当然就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了我升学的首选学校。

  非常不巧的是,在我即将动身的时候,突然连日天降暴雨,我们家乡附近的芳亭河决口了,洪水漫卷整个田野,家园都被大水包围,到处是一片泽国,出门必须乘船而行。要到徐州去,应首先乘船到猫窝镇,然后沿着运河大堤步行到“运河”火车站,再转乘火车方可。可是,那时我才13岁,这样小小的年纪,怎么可以独自去那么远的地方?

  此事引起我二哥树綮的注意。他是我大伯父的长子,因为我们是一个封建大家庭,堂兄弟实行大排行,我二伯父的儿子树盘为老大,大伯父的次子树荣为老三,我虽然少年失祜,是父亲的独生子,却排行为老四,在家族中成为最小的弟弟,得到几位兄长的关爱。

  二哥少年聪慧,深得从事乡村医疗事业的大伯父的挚爱,希望他将来能够继承父业,因此,他在县城的初中毕业后,旋即谨遵父命,考入清江(即当时的淮阴市)医士学校,在当年可算是苏北的医学最高学府了。毕业后,他本可进城市的大医院就业,但不幸的是,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了我半壁河山,江苏的主要城市都沦入敌手,二哥是个热血青年,怎么会在鬼子手下做事?于是便返回家乡,帮助父亲打理乡村医院。凭着他较高的医疗水平,这个乡村医院办得红红火火,他也被誉为“妙手回春”的医生,深受当地乡亲们的信赖。

  由于我少年时代悟性尚好,学习也比较努力,学业自然就突出一些,几位兄长对我也便关爱有加。现在要出远门报考中学,二哥便主动表示亲自送我去徐州应试。

  那是七月初旬的一个早晨,二哥携带着我从家门口乘上一只小船,顺流而下,直奔猫窝镇划去。

  说起这猫窝镇,也大有讲究。它位于运河西岸,是我们家乡附近比较繁华的集镇,也是当地土特产商贾的集散地。它的名字来源于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1000多年前,隋炀帝兴之所至,动员倾国之力,开凿横亘祖国南北的大运河,工程浩大,轰轰烈烈,当工程进展到这个地方时,突然出现一个硕大的石窝,窝中躺着一群状如猫儿一样大小不等的石头,它们栩栩如生,相依相偎,煞是好看。人们好生奇怪,不敢继续开掘,于是便避开这里,绕道而进。同时,大家一致认为:那块潜藏一窝石头小猫的地方,是一块不寻常的宝地,随之便由当地乡绅集资,动员附近的乡民,大兴土木,建设了一个集镇,并命名为“猫窝镇” 。

  由于猫窝镇背靠京杭大运河,交通便利,形成一个小小的水陆码头,四面八方的乡民,都携带各地的土特产,定期到这里赶集、做生意,因此,这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生意兴隆,一些有远见、有实力的乡绅,纷纷来此开店坐铺,兴建房舍楼宇,因而街道自然形成。其中一条主要街道,为青石板铺路,路边砌有花池、草坪,参天的古木,排列成行。两侧的商店,皆为砖木结构的青堂瓦舍,它们造型迥异,各有特色,不少建筑是明清时代传留下来的,个别的还有据说是宋代遗存的屋宇。但是,它们都不很高大,最高的建筑不过是两层小楼。到处绿树成荫,花木扶疏,令人赏心悦目。综观小镇全貌,恰似电影《早春二月》中的那个江南小镇。

  小镇是我们去运河火车站的必经之地。我和二哥乘船从家里出来便在镇边一个小码头停了下来,随着赶集的人流走入那条“繁华的”大街,我紧随在二哥的身后,生怕被生人挤散了。走着走着,忽然被一个陌生的人拦住了,此人直呼二哥的名字。二哥立刻停下了脚步,和他热情打招呼。经过介绍,我才知道他是二哥的一位朋友,名叫郭云飞,二哥让我称呼他“郭先生” 。

  这位郭先生,我以前似乎听说过他的一点情况,在我们当地是有点名气的青年知识分子,系一家富绅之子,少年聪明早慧,学业优异,抗战前,在邳县中学读书时,和二哥是同班同学;抗战期间,他流亡四川,后来又就读于四川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重庆教了几年中学,胜利了,满腔热情回到家乡,希望能够做一番事业,回报乡梓。但回来一看,大失所望,到处是贪官污吏,他们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搞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再加上时局的动荡,郭先生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只好赋闲在家,等候时机。好在其家境比较富裕,不愁用度,倒也不大着急了。因为他家住的郭庙村离猫窝镇较近,便经常到这里逛逛,会会友,散散心,今天又来逛街,恰好碰见了我们兄弟。

  他和二哥见面后,两人都很亲热。随之,郭先生便邀请我们来到一家有二层楼的小餐馆,意欲和二哥好好叙叙旧。二哥觉得我们去火车站乘车的时间比较充裕,便欣然带着我随郭先生一同登上了餐馆二楼的唯一“雅间” 。雅间不大,却很敞亮,凭窗远眺,可以看见滔滔奔流的大运河和远去的点点白帆,令人顿觉心旷神怡。坐定之后,郭先生便问及我们兄弟的去从。二哥简单地告诉了我们此行的任务。当他听到我要去徐州考学、而唯一的目标是报考省立徐州中学时,立刻显得特别高兴,认为我小小年纪能够立志报考鼎鼎大名的“省徐中” ,其志可嘉。他随口说:我在“川大”是学数学的,现在我出几道数学题你来做做看,就算我先考考你。他随手便找了一张空白信笺,迅速地在上面写了几道题,然后就交给了我。

  我接过来一看,原是一些诸如“鸡兔同笼”等四则杂题,初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仔细琢磨觉得不难解答。于是,我略加思索之后,拿过笔来,很快就演算完了,随后便交给郭先生。他接过来一看,非常高兴。随即对二哥说:几道题都做得完全正确!令弟很聪明,思路敏捷,这样较难的试题,那么快就解答出来了,考取徐州中学没有问题。他的语气兴奋而肯定,二哥听了,也十分高兴。

  随后,郭先生又破费请我们吃了一顿丰富的午餐,说是为我们兄弟饯行,他还特别点了一份运河特产的“鲫花”鱼,暗含吉庆有余的祝福。饭后,我们便和他告别了。

  说来,这本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有意思的是,在我报考省立徐州中学的数学试题中,居然有郭先生测试我的两道题,我顺利地交了卷,这当然也增加了我被这座名校录取的几率;更有意思的是,过了十多年之后,郭先生的亲侄女郭晓岚竟然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了我的爱人。每当我提起这件少年趣事时,晓岚总是说:看来我们早就有缘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