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作者:朱向前  来源:中国艺术报
  综上分析,现在可以给毛泽东诗词作出一个基本判断和结论——

  第一,毛泽东是一流诗人。

  即便把毛泽东诗词放在中国两千多年的诗歌长河中比较,也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作品不会输给大家。前面说了很多例子就不重复了,这里再说一个小令就是《十六字令·山》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我的阅读记忆中,历史上的十六字令就没有名篇。为何?因为它的形制过于短小,十六字令就是十六个字,还没开头就已经结束了,此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让我们看看毛泽东是怎么写的: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

  虽然短小,但口语生动、描绘传神,无论言其高、言其雄、言其险,都有一股大气磅礴于其间,毛诗全部特点都浓缩于此,此篇一出,改写了中国诗史上十六字令无名篇的历史!

  此篇的创作时间,毛泽东自署为“1934 - 1935” ,也就是说三首十六字令48个字,毛泽东在马背上推敲了一年。那时候正值长征,虽然天上有飞机,后面有追兵,经常突围生死关头,艰难困苦,莫此为甚。但是,一是两万五千里长征毕竟是打的时间少,走的时间多,毛泽东骑在马上摇头晃脑,吟咏推敲, 20年后,他有些留恋地说:“在马背上,人有的是时间,可以找到字和韵节,可以思索。 ”毛自称“马背诗人” ,即由此而来。这是我们可以想象的长征途中的另一个毛泽东。二是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毛泽东虽然身为三军统帅,但是同时又是马背诗人,似乎完全将自己置身世外,以郊寒岛瘦的苦吟精神来苦苦追求48个字的最佳效果。这种身份的反差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的奇妙组合,成为了古今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第二,毛泽东古为今用。

  毛泽东完成了古典诗词的现代转型,就是把中国古典诗词用来反映当代生活,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这几乎是毛泽东一个人完成的,而且完成得非常杰出和自然。

  毫不夸张地说,经过艺术创新,毛泽东诗词已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和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过度中的一座重要桥梁。毛泽东诗词中的许多名篇名句,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长河中的瑰宝和当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警句格言。比如: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江山如此多娇” 、“风景这边独好”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到长城非好汉” 、“踏遍青山人未老”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其实在诗歌以外,毛泽东所创造的语言产生了更加深刻广泛的影响,比如说曾广为流传的毛泽东影响中国最为深远的十句话:最具真理性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鼓舞人心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最大气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谦虚的: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最震撼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最威严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自豪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最有志气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最无可奈何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这都已经成为了毛泽东巨大精神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就诗词而言,它的普及程度无人可及,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迹。

  第三,毛泽东诗史合一。

  据查,从25岁的毛泽东1918年写下《送纵字一郎东行》明确表明革命心志,到1949年写《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30年恰巧有28首诗词,正好对应和记录了毛泽东开创和领导的28年武装斗争。

  你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天意。用自己大气磅礴的、瑰丽多姿的、文采风流的诗词创作,有意无意地记录了自己领导的艰苦卓绝的、惊天动地的、波澜壮阔的、翻天覆地的斗争历程。所谓艰苦卓绝,就是一介书生,起于草莽,千难万险,艰苦备尝;所谓惊天动地,就是以弱抗强,以卵击石,石破天惊;所谓波澜壮阔,就是从小到大,百川归海,势不可当;所谓翻天覆地,就是乾坤再造,捣它一个底朝天,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毛泽东是用诗写史,也是以史写诗,正事写史,余事写诗,诗史合一,是为史诗。这才是一等一的大诗人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