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广阔天地 赋予曲艺无限可能
——浙江曲艺名家畅谈曲艺传承的守正创新
栏目:聚焦
作者: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绍兴莲花落、苏州弹词、杭州评词、温州鼓词、台州鼓词、绍兴摊簧……与浙江曲艺名家聊聊曲艺的守正创新,会发现对于今天的曲艺传承而言,不只是培养人才、推出精品,不只是融入直播、广为传播,更重要的是要由点及面、从无到有,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坚守初心。

  守正创新,不拘一格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今天的潘海良,已然是绍兴莲花落的新一代主角。除了在自己的创作、表演道路上继续精益求精,不断锻炼自己成为全能型莲花落传承人,还积极投身莲花落发展事业,与同事、同行一起,在新时代为绍兴莲花落谋求更好的发展,为喜欢莲花落的观众们带去更多精品佳作,让莲花落传得更远、更广。

  “绍兴莲花落要保持风趣流畅、充满生活气息,我觉得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潘海良讲道。一是坚持说唱“故事”。“故事”是对事情发生过程的讲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用绍兴莲花落演唱故事,流畅且有意义,非常受老百姓欢迎。二是坚持说唱“家长里短”的故事。绍兴莲花落的故事内容,多是民间传奇、社会新闻、家长里短之类,都是老百姓所熟悉、所关心、所期待的内容,贴近生活,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三是坚持用“噱头”说唱故事。这里的“噱头”是指趣味性和娱乐性。创作的作品,要让观众感到轻松愉快。这是曲艺的生命力。

  绍兴莲花落从诞生至今,男艺人始终是绝对的主力,鲜有女艺人演唱。绍兴市曲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绍兴莲花落第五代传承人陈祥平被誉为“白牡丹”,她介绍道,就目前传承人的整体情况来看,专业的女性传承人更是凤毛麟角,有一些女艺人主要是从事舞台伴奏。但值得欣慰的是,在莲花落业余演员和爱好者群体中,女性却占据较大比例。2017年,陈祥平的“牡丹花开 莲花争艳”绍兴莲花落专场演出,开启了首位莲花落女艺人专场。2023年10月15日,她又举办了原创长篇莲花落个人专场展演。在莲花落的传承上,她不断突破自己,大胆创新,把绍兴莲花落和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时尚音乐形式阿卡贝拉结合起来,唱腔流畅,婉转动听。“不同艺术之间的触类旁通,往往是有益的。”陈祥平在创作表演原创长篇莲花落《活拆夫妻》的过程中,加入了越剧、宣卷的艺术元素,使观众耳目一新;她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的作品《子孙桶》,也因融入宣卷调,作品显得更丰富、更有新意。她说,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在“各美其美”的基础上,更要能够“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曲艺直播,有益尝试

  在苏州山塘街钱塘词苑评弹茶馆里,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弹词演员曾春林长期驻场演出,他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眼里看到了苏州弹词的未来和希望。如果说传统长篇书目是“饭碗”,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地传承发展好比给苏州弹词注入了永久的活力。词要新,事要新,老书目要接续传唱,新创作要源源不断。短视频时代,曾春林尝试了一段时间抖音直播,有一定的成效。他说:“苏州评弹毕竟是小众文化,要在抖音这样的平台推广开来,必须学会专业运营,否则,会前功尽弃。这需要学习运营知识、拍摄技巧、剪辑技术、整合资源、编写剧本。等到明年,我希望先从制作短视频入手,再次进行尝试。”

  陈祥平真正意义上的直播教学,是开始于2020年年初。“在学生们的极力要求下,我开始尝试在抖音、微信等平台上进行直播教学。几年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感受到直播教学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于危局开新局’的有益尝试,它有着信息及时、互动性强、受众人数多、传播范围广等优势,对于推进曲艺艺术的传承创新、传播推广以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互鉴有着积极作用。”她认为,直播教学与线下教学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直播更偏向于传播与推广,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教学需要通过线下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

  文艺微党课,开枝散叶

  “绿水青山生态路,数字时代看网路。科技引领智能路,勇立潮头闯新路。”一副快板三尺台,宁波市曲协副主席张红坤的“精彩非凡”就这么简单,却能量满满。多年来,他积极投身“送欢乐下基层”,克服各种困难,为群众送欢乐送幸福;在文艺宣讲工作中,不仅成为宣讲名师,还发掘新人、传授经验,变一人讲为万人讲,让文艺微党课随着快板开枝散叶。

  “快板书或是快板作品在做主题宣讲时,一定要上接政气,下接地气,冒着热气,还要有烟火气,这样才不会断气。如果只是简单地传播党的理论知识,老百姓难免会觉得枯燥单调,听不下去坐不住。但我们把讲理论与讲故事相结合,以文艺的方式进行表达,就能让老百姓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宣讲内容要吸引人,需要贴合时事热点进行创作。特别是快板作品,讲究短小、精悍、及时。”张红坤说。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张红坤熬更守夜,几易其稿,创作快板《总书记到了咱浙江》,一周内到村(社)宣讲32场,凸显了文艺微宣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短小精悍、装备轻便灵活”的特点。

  让古老曲艺更加年轻化

  温州市鹿城区曲协副秘书长陈枫,这位90后温州鼓词传人在传承、传播温州鼓词的道路上总爱玩点新花样,讲点新潮故事。在她看来,温州鼓词要传统,要传承,更要走进年轻人尤其青少年的心里。情在曲中,曲在心中。

  “温州鼓词对创演者的音乐素养要求确实很高,包括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唱腔设计和运用等方面的要求。”陈枫尝试突破传统温州鼓词的音乐边界,通过引入新的音乐元素和技巧来丰富温州鼓词的音乐表现力。具体来说,她将现代音乐元素和技巧融入温州鼓词的表演中,例如使用电声乐器、引入爵士乐的节奏和即兴演奏等。同时,也尝试通过与其他音乐人的合作来探索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这些尝试都是为了使温州鼓词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音乐口味。

  同为鼓词,台州鼓词是一门融合性非常强的地方曲种。它在“路桥鼓词”基础上,吸收了花鼓、莲花、词调等十几个台州本土曲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一个极具台州地域特色的曲种。“它确实是一个极具开放包容性的曲种,台州人非常喜欢。”台州市曲协副主席、台州乱弹剧团副团长叶省伟介绍,台州鼓词“说中有唱、唱中带表”的说唱风格非常独特,“大锣大鼓、粗犷激昂”的板腔特色极显台州式硬气,这与地域人文语言有关。“为更显地域特色,我们极注重‘台州式硬气’曲种风骨的打造。目前,我们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文艺院团中精选出来的,我们将通过自主培养,让古老曲艺更加年轻化、更具时代活力,更接地气、更具人气。接下来,我们要集合各方面力量,通过不断打造精品力作,来提升曲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探索未知,一路前行

  “让更多人知道绍兴摊簧”,是绍兴小百花实验曲艺团团长邵洪涛的一个梦想。如今,邵洪涛的名字已经紧紧地和《猜桶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石二探九斤》等绍兴摊簧代表作品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他还跟年轻人一起做点实验剧,在绍兴摊簧里追寻戏剧梦。除了常年忙碌于作品创作、剧目创作、曲艺普及、文化惠民、授徒传艺、研讨交流等关于绍兴摊簧保护传承和传播各方面的工作,他心里还始终惦记着要给绍兴摊簧整理个大“家谱”出来。

  “绍兴摊簧底子很薄,特别是唱腔曲调特别少,单一男腔更少,所以我想能不能把男腔做几种曲调,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传承。现在绍兴摊簧的传承谱系已然很明显,几位国家级、省级传承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绍兴摊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小青老师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孔莲子老师师出同门,他们各自又有收徒,所以我想要整理出一本属于绍兴摊簧的‘家谱’。”邵洪涛说。

  作为杭州评词难得的传承人,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员朱贺镭近年来在赓续传承杭州评词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稳当、越来越出色,让杭州评词这门几近失传的曲艺,走上了更为大众的平台,深受欢迎。回首过往,朱贺镭颇为感慨,一路走来,感恩各方恩师:“我和马来法老师因杭州评词而结缘。他以前说过杭州评话,又看过杭州评词。马老如数家珍地与我谈了杭州评词的‘前世今生’。在学什么书目上,马老也动了脑筋,最终决定让我学说《白蛇传》。”

  在魏真柏、王宝善、朱建萍等诸位老师,以及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领导、同事的倾心帮助下,朱贺镭从“忐忑”进场成为老书客尊称的“贺镭”先生,整理、改编的《白蛇传》话本第一回《初识》、第二回《成亲》、第三回《被捕》等陆续与观众见面,这期间,“杭州评词”入选2016杭州市文联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他还在可容纳346人的杭州艺苑剧场奉献了“钱塘余韵”(第二季)杭州评词专场演出,全场满座,反响热烈。朱贺镭说:“目前,杭州评词《白蛇传》前三回已经成熟,算是一个中篇。特别是第一回,2023年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全国曲艺周展演,节目被选中在央视11频道的《名家书场》播放。这几年在魏真柏老师的帮助下,改编的第四五六回书目也陆续搬上舞台。今年3月我们在和扬州曲艺研究所的交流展演上,特意为扬州的观众带去了《白蛇传》的第五回,反响挺不错的。接下来,还有七八九回,连起来就是一部长篇杭州评词《白蛇传》。如果问我有什么愿望?我希望有一个书场,不要太大,我说您听,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