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
弘扬诗联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栏目:新作为
作者:黄小艺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湖北省黄石市代管的大冶市,坚持“用文艺为城市代言”的工作理念,实现了乡镇文联全覆盖和湖北省首家市镇文联一体发展。

  大冶市下辖的保安镇茶山村坐落在幕阜山余脉伏虎山下,全村3600人,18个自然村。在黄石、大冶两级文联和诗联学会的指导扶持下,茶山村有数百人参与传统诗联写作和吟诵,有近百人在全国各地诗刊或诗词平台发表作品,其中以刘煌庄最为突出。刘煌庄是“中华诗教基地”“中国楹联教育基地”“中国楹联文化之庄”,2022年又获评“全国最美文艺志愿服务社区”。一个小小的自然村,摘得4块国家级金字招牌,诗词文化功不可没。2018年,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深入大冶保安镇茶山村调研,对当地的诗联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6月,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再赴茶山村调研,对各级文联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给予了好评。

  以品牌创建为抓手,打造诗联之乡

  刘煌庄自明代建庄,至今有500多年历史,世代重教崇儒,科举时期,先后100多人取得功名。村民们捐款办了3所学堂,周围数十里求学学子很多。塾师经常举办诗会,师生、学友、夫妻、母子、兄弟相互和诗,一时传为趣谈。

  2011年,在大冶市文联的指导下,刘煌庄理事会向全庄村民发出创建中国诗词文化之庄倡议书。刘煌庄将原村小学旧校舍进行改建,成立了全国第一所村级诗词学校,刘煌庄写诗词人由45人迅速发展到96人。次年,中华诗词学会专家们亲临该庄考察并予以授牌。现在,刘煌庄学诗写联已蔚然成风,先后出版了诗词刊物《朝阳行吟》《无愠斋集》《墨草屋》《刘煌庄诗联选》等8部专集。

  以诗联传承为抓手,推进人文建设

  “村庄整洁环境美诗礼传家学风长”“春风惠我屠苏酒醉英雄胆华雨宜人白雪歌吟正气篇”……走进刘煌庄,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着书法对联,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刘煌庄对联均为村民创作,形式虽然传统,内容却融入了新时代生活元素。“我们每年要写几百副对联、几百首诗词,培训几百人。”刘煌庄诗联培训学校负责人刘正祯介绍。

  从农家主妇、打工农民、个体私营户到中小学生,刘煌庄已有数百人能写格律诗和对联。诗词和对联以其特有魅力吸引、滋养着刘煌庄人,群众人文素养普遍得到提高。在刘煌庄的示范带动下,茶山村的文化学习和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019年起,茶山村成立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动村干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等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如今,全村志愿者人数达120余人,建成常态化志愿服务队3支。大冶市文联指导村里发动文艺爱好者成立各类文艺队伍,构建起联动、高效的农村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网络,并组建了党员先锋志愿服务小分队、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3支特色志愿服务小分队。保安镇文联组织文艺志愿者承担了道路治安、文明劝解、安全服务等志愿活动,并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讲,把党的政策法规、先进的农业技能、新思想新风尚传播到家家户户。

  以诗联吟诵为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黄石、大冶两级文联数次在茶山村、刘煌庄开展文艺展演、诗联传习活动,受到群众欢迎。在刘煌庄,每遇雨雪天气或农闲时节不能干农活,男女老少就到诗词楹联学校里诵读唐诗宋词,相互交流,讨论章法。若逢节日或村中红白喜事,村民相互以诗联表达庆贺、哀悼之情,诗联已成为刘煌庄人最重要的文化语言。

  刘煌庄人写的诗联,被周围数十里村庄农民争相传诵,亦成为乡村一道别有韵味的人文风景线。如逢传统佳节,村民穿戴传统服装礼帽,相聚成行,高声用楚韵方言进行集体吟诵。刘正祯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代的曲牌、诗词唱法无法重现,但能从吟诵中找到诗词之美。刘煌庄的诗词吟诵团队已成为新时代乡村旅游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外地人到保安镇采风旅游,都会慕名到茶山村、刘煌庄走一走、看一看,在游走中感受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吟唱中品味传统诗词的韵味意境。诗词楹联的普及与活化利用,为茶山村刘煌庄的生态旅游、乡村建设增添了文化意蕴,传统文化的力量在乡间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