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的“相形之上”:
跨越文化经验的双重探索
栏目:推介
作者: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零的向度”系列三
(矿物颜料、有色土、金箔、亚麻布、木板)
徐静

  “本源”“一种永恒”“无限”“灰度”“绝对值”“平衡”“零的向度”等系列的17幅绘画作品,作为5月20日至6月4日今日美术馆“相形之上”展览的主体构成,呈现了艺术家徐静继2019年“素”之后的全新探索。

  徐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外聘教师,致力于材料的研究并常年担任一线教学工作。她非常关注传统,曾在台北阳明山完成驻地项目,在当地采集火山岩泥进行创作,还曾三次赴新疆龟兹考察洞窟壁画,吸收传统壁画之精髓。作为东方传统壁画的材料研究者,她尝试用矿物色、有色土、金属箔等传统壁画材料进行当代艺术创作,从而诞生了此次展出的作品。“她用女性的臂膀从遥远的戈壁滩扛回几十斤重的岩石颜料,在无数个冰冷的夜晚持续创作到天明”,新华社国内部政文编辑室主任吴晶认为展览展现的不仅是徐静在艺术上的探索,更是她不忘初心的历程。

  此次展览作品系列或偏空间探索,即形式或背景是几何图形,原初的想法与禅修体悟有关;或是将传统壁画的视觉张力与材料相结合;或者在正负图形的黑白之间寻求一种融合。母亲的遗物回形针、她所收藏的碑拓等,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演绎。“徐静有沉静之志,去浮泛表象,以物降物,以物见性。当代绘画本已杂多,能凸显我之面貌难之又难,徐静沉稳,细心钩索,日复一日磨砺画面,于万般绘画丛林中取我之构造,其形相非所见之形相,乃性命之沉淀,独树一帜。”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如是评价。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杨大伟认为,徐静不断用时间覆盖自己,覆盖自己的创造,在此过程中生成新的可能性,而且“材料在徐静的艺术表达里,跨越了惯性的文化经验”,徐静的作品所给予观者的是更综合的文化经验,更泛的绘画形态、色彩、肌理、底色以及深层的文化思考。

  徐静在形式探索和材料探索上作出双重努力,“她的作品通过有色土的使用,去除了作品的光泽感,又采用矿物材料叠加出画面的金属颜色和质感,所建构的图形与她个人的情感、精神形成独特的联结”,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认为,徐静是将形式、材料和观念进行结合且做得非常出色的艺术家,她的绘画中充满矛盾元素的对照、对比和对立,包括阴阳、虚实、黑白、里外、上下、封闭与开放,建构出庞大的符号体系。

  开幕式上,嘉宾围绕徐静的艺术创作展开学术研讨,以“一种静穆与崇高的态度”为主题,共同探讨了徐静的作品所蕴藏的符号语言、媒介材料、当代艺术、文化基因等课题。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