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艺界代表谈创作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用川剧讲好四川故事、中国故事

陈智林
(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四川省川剧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给我们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22年,川剧《草鞋县令》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恰是与正确的文艺导向以及川剧人深厚的文化自信、文化情怀息息相关。

  作为该剧的艺术总监,就未来川剧该如何继续焕发新生而言,我认为“走出去”非常重要。

  一是从舞台走向接地气的生活。未来,我们将进行一系列采风活动和作品打磨提升,继续加紧川剧《晏阳初》《苏东坡》等的创作编排。此外,还将推动川剧以文化读本形式走入中小学生的课堂、录制川剧音乐视频、推进四川历史名人诗词名作向川剧视频的跨界转换等。

  二是从四川走向全国观众。近日,川剧《红漫巴山》在重庆等地巡演备受欢迎,可见基层百姓对文艺作品的渴求与喜爱,所以通过演出把中国好声音传递给所有观众十分必要。目前,《草鞋县令》已开启新的全国巡演,前往北京、上海、苏州、杭州、长沙等地演出,并与其他剧种交流互鉴,打开川剧创新发展的格局和思路。

 

用文艺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聚焦高质量发展

李明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其中包含了对文艺界人士的殷切希望。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川文艺界在未来应该重点把握两个方向:一是用文艺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

  文艺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既要进行具有巴蜀特色的文艺创作,同时还要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既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四川人民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要能通过文艺作品凝聚起民族精神,激励中华儿女砥砺奋进。这对每个创作者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重大挑战。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个主线进行书写,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文艺创作同样应该聚焦高质量发展。文艺工作者要围绕这个主题来创作,提供思想智慧和文化支持。未来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将继续关注四川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主动召开相关研讨会,在各平台上为其发声。此外,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将和重庆联合召开第四届川渝文化发展合作论坛,共同为两地的创作生产、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巴蜀文化走廊建设等出谋划策。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还将积极推动川渝两地合作,推出川渝美术展、戏剧展演以及学者的文化交流、文创产业交流等活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努力谱写新时代四川书法新篇章

代跃
(中国书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

  书法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作为一名书写者,应当一如既往地葆有对优秀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尊崇与热爱。深耕传统、夯基垒石、深入生活、热爱人民,自觉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书法创作审美理想相结合,厘清并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创作出无愧先贤、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精品力作。

  在四川省文联八届三次全委会召开之后,四川省书协已经有了更加明确的工作路线图——始终牢记使命责任,站在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的高度,把书法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引领、鼓励广大书法家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推出更多书法人才,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实践中发挥书法艺术的积极作用。

  书法界还要把服务中心大局、与时代同频共振、努力谱写时代新篇作为创作方向与重要内容。既要用书法书写当代四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亮点,又要传承和弘扬巴蜀文化精神,推出有巴风蜀韵的精品力作。书法人应当坚持以德为基、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德艺双馨的书法人才队伍,推动四川省由书法大省向书法强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