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着力推进艺术乡村建设
栏目:乡村振兴进行时
作者:徐开春  来源:中国艺术报

  前进村“5·21‘粽’是你”活动中, 46名男女青年从艺术中激发爱的力量;汪南村打造“摇橹小镇”品牌,举办3次大型文化艺术节活动,一度引发水乡摇橹热……近年来,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各个村庄里轮番上演,文艺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

  为充分发挥文艺在乡村振兴中的助力作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强力推进艺术乡村建设,成立区艺术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宣州区推动艺术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将艺术乡村建设纳入“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要点”“宣州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区财政预算、2022年全区项目建设库以及党校课程,将前进村、施田村列入市级首批试点村、培育村,并且争取列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由此,宣州区艺术乡村建设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宣州区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组织谋划艺术乡村建设项目12个,总投入20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大乡村和社会资本投入,总投入2500多万元,对建设点进行艺术化改造。比如,前进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蜜枣之乡,宣州区在此打造“艺术向前进”品牌,利用银杏和音乐元素艺术化改造原游客集散中心,利用金色大道银杏林、枣树林、桦树林,设计“心杏相印”、森林音乐广场、树屋、墙画等,唱响皮影戏,开发文创产品;施田村是山水乡村,宣州区打造了“牧歌诗田”品牌,在青弋江畔改造“联姻桥”,搭建河滩舞台,组建森林会场,打造文学艺术基地;汪南村是典型的圩区乡村和皖南花鼓戏之乡,宣州区投资打造“摇橹小镇”品牌,沿河渠周边民房上彩绘花鼓戏和水乡民俗风情画,在河上添置花鼓戏图案小木船,配以灯光设计,经过3年建设,形成“多彩的村庄,多彩的河”,并因此成为网红打卡点;绿宝村是古宣纸遗址和中国诗词之乡,宣州区打造“诗画山村”品牌,改造茶樱谷,建设艺术空间,恢复古宣纸遗址,建设纸源文化民俗,弘扬诗词文化。

  在艺术乡村建设中,宣州区不但重视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而且不懈探索以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在前进村,“‘樱’你而美”主题活动让水东镇的樱桃产品大卖,“皖美消费、夜嗨古镇”主题活动带动水东镇一日营业收入超过300万元;在施田村,“牧歌诗田”活动让康养产业得到发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成效明显;在汪南村,除了举办3次大型文化艺术节活动,还搭建乡村集市,营业额300多万元。

  为更好推进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宣州区多措并举,主要在六个方面着力:第一,重点推进文昌镇施田村艺术乡村建设,推进水东镇前进村、朱桥乡汪南村运营,带动周王镇绿宝村建设,鼓励和支持其他有意愿的乡镇街道自发建设艺术乡村、开展文艺活动,激活艺术乡村内生动力。第二,开展系列活动。以全市艺术乡村建设推进会为契机,组织区内各文艺家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作采风和“皖南星7天”活动,唱响艺术乡村主旋律。第三,完善志愿服务。宣州区是安徽省文艺志愿服务建设试点区,正加快实施“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充分挖掘三乡九村的文艺潜力,实行“乡村点单,区级服务”制度,培育基层文艺骨干。目前,按照群众按需点单、村制单、镇报单、区文联派单、文艺家协会接单、群众评单的“六单”运行机制,实施“村搭台、乡唱戏、区提级”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每个村年内至少开展一场文艺活动,做实做活乡村文化大舞台,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欢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建立一条高能高效的志愿服务通道。第四,推进市场运营,建立特色旅游环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第五,借智借力发展。争取中国摄协、安徽省作协等机构的支持,加强与高校合作。第六,加强考核激励,切实推动艺术乡村建设工作,激发艺术乡村建设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为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