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演2022中关村舞剧节“舞剧中的舞蹈家专场”——
孙秋月:“现在演绎人物可能是最好的时候”
栏目:星光
作者:初一  来源:中国艺术报

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剧照

  2022年中关村舞剧节“舞剧中的舞蹈家专场”近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此次展演以“中国舞剧”为出发点,甄选近年来国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国舞剧作品,力邀各舞剧中的主演共同咏叹时代、舞动经典。整场演出群星聚集,将近年来舞者在舞剧扛鼎之作中塑造的经典角色、演绎的精彩片段重新搬上舞台。

  在人物题材舞剧的精彩选段中,舞蹈家林晓靖与孙秋月在舞剧《曹雪芹》的选段《镜中》精彩演绎了曹雪芹与芳卿相视无言的深情和空劳牵挂的叹息;而在历史题材舞剧的精彩选段中,孙科与孙秋月则在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中诗意化地呈现了纳兰性德与其爱妻卢氏的伉俪情深。两个舞剧选段,曹雪芹和纳兰性德两位历史名人的爱人——卢氏和芳卿被孙秋月拿捏得恰到好处。“《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的卢氏因为是出现在纳兰性德的梦中,是偏可爱浪漫的女孩子的感觉,而《曹雪芹》中因为是饰演青梅竹马的妻子,更偏母性一些,性格也更加柔软。两个舞段中的人物看似感觉差不多,但其实呈现出来的肢体张力完全不一样,这就需要舞蹈演员要有十分丰富的舞台经验。”谈到所演绎的角色,孙秋月这样表示。

  在《曹雪芹》的选段中,孙秋月和搭档在一个宽度仅一米的斜梯上舞蹈,两人凭借着高超的舞台表现力和掌控力征服了全场观众,该剧展现的独特风韵也让人眼前一亮。“在宽度只有一米的舞台上表演难度是很大的。”孙秋月表示,舞台上打了灯之后,周围基本是看不见的,只能凭感觉跳,“这个过程考验的是演员的基本功和心理状态,因为大量的托举和旋转需要在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小小的台子上完成,不能有任何失误,这个非常难,舞台的受限就需要演员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把身体发挥到极致。”

  正是排练场里的几百次上千次的磨炼才有了舞台上的完美呈现。舞蹈的基本功,通常都要从小练起,她说,“一般孩子都从五六岁,甚至更小时就开始学舞蹈,而我却是10岁才开始学。那时候父母觉得我有些驼背,身材又很瘦小,希望我去学一项激烈的运动,可以把形体也练得好一些。”虽然对于舞蹈的学习开始得晚,但老师们都觉得她很适合跳舞,每次有学校来选演员,孙秋月总能被选中,“这无形中给我增加了自信,就好像我天生应该走舞蹈演员这条路。”1998年,孙秋月如愿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这正是她从小的梦想。部队生活让孙秋月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军旅生活至今深深影响着她,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她更加自律,做事情也很有原则。在校期间,孙秋月表现突出,参加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获得了中国古典舞少年女子组表演二等奖。

  2003年10月,孙秋月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原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并成为了团里的首席。此后,凭借舞剧《红高粱》荣获“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以及“文华优秀表演奖”;她主演的舞剧《三家巷》荣获“荷花杯剧目金奖”“精品工程奖”、个人表演最高奖“评委会特别大奖”;独舞《望雨》荣获荷花杯“表演金奖”;领舞《莲颂》荣获全军文艺汇演“表演一等奖”;领舞《飞天》荣获“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爱节目一等奖”等等。面对荣誉,孙秋月认为,这些成绩都是平时一点一点积累获得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所以心态比较平和。

  2014年,孙秋月借调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担任创演系舞蹈教员,她将工作的重心偏移到教学上。随着孩子的出生,孙秋月更是暂别舞台。直到2021年,通过舞剧《张骞》重回大众视野,今年11月,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孙秋月在舞剧《曹雪芹》中展现了曼妙的舞姿。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变化,孙秋月在练功方面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在她看来,做母亲以后对舞蹈演员体会角色会更有帮助,也会迸发出蕴藏的潜力,“对于舞剧中感情的处理更丰富了。可能原来表演时更多需要想象和借鉴,但是有了孩子之后演舞剧,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对于我这个年龄的演员来说,演绎人物可能是最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