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更多优秀作品在这里“绽放”,
更多优秀人才从这里“启航”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儿艺首届“‘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成果竞演开启——

希望更多优秀作品在这里“绽放”,
更多优秀人才从这里“启航”

儿童舞蹈剧场《梦神》剧照 中国儿艺供图

  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大楼里,一天之内在2个剧场上演7部作品、8场剧,在中国儿艺建院66年以来史无前例。而最近两个周末,中国儿童剧场正在这样密集输出,孩子们进进出出,因为戏剧而欢笑着、兴奋着、思考着、评判着。每个孩子手上拿着的“奔跑的帆船”形状的投票牌,标志着他们又多了一重身份——“小小评审员”。这源自中国儿艺正在实施的一个关于儿童剧创作的“大动作”——11月5日,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主办、委托宽友文化运营的首届“‘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以下简称“孵化计划”)成果竞演在京拉开序幕,12部作品将在两周内轮番上演,丰富的戏剧形态,多元的艺术表达,让人欣喜与欣慰。

  蒙着被子嬉戏、滚在床上打闹,即便晚安已经说过多遍,时钟也在奔向深夜,但就是不想睡,只想玩……每个有孩子的家庭对这样的情境都不会陌生。竞演儿童舞蹈剧场《梦神》在安徒生童话《梦神》的启发下,呈现出观众感同身受的生活状态,表达孩子甚至大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剧中9至11岁的孩子,与老师扮演的“梦神”一起,通过舞蹈与行动、身体与物体,不断创造出自由开放的戏剧体验。北京壹舞天真艺术教育机构创始人,致力于创意舞动研究和教学的该剧导演、编舞唐菀苓介绍,基于日常戏剧工作坊的身体开发和戏剧启发,梦境中的表演是孩子们自己编排的,很多台词也来自孩子们对生活事实的描述,与“梦神”共舞的几段双人舞也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碰撞出来的。“我希望这样的创作,让孩子们从小就可以相信身体的力量,以及用身体说故事的力量。当下的孩子太希望我们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行动,所以这样的创作也是在增强成人相信孩子的力量,这样孩子又会更相信自己的选择。这种相信的力量一发生,很多可能性就出来了。”唐菀苓着意于这种力量,更感恩作为“民间创作者”此次获得国家艺术院团信任和无条件支持的巨大力量。这样的力量也正在激励着更多受“孵化”的创作者们。

  据介绍,“孵化计划”活动从8月启动,面向全国征集优秀儿童戏剧创意,共有20座城市的120位创作者提交了88部作品。经过层层遴选, 12部作品入围最终竞演环节。这些作品包含肢体剧、黑光剧、木偶剧、音乐剧、舞蹈剧场、皮影剧、歌舞剧、戏曲、小丑剧、绘本剧、教育戏剧等多种类型,题材涉及父子情感、教育思考、少年友谊、非遗文化学习与传承、航天梦想、童年记忆等方面,充分拓展了儿童戏剧的外延,多角度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儿童的审美需求和儿童戏剧工作者的思考。12部入围竞演作品中,有与音乐紧密结合的《猫国王音乐变变变》《绿手指》,有注重科普教育的《最后一片树叶》《JOJO奇遇记之奇妙自然》,有依靠肢体表达的《梦神》《狼来了》,有沉浸光影体验的《即将消失的海洋动物2》《可爱的黑暗先生》《爬树》,还有融合魔术的《森林魔法乐章》、依托戏曲的《珍珠姑娘》、一个人的小丑剧《小小白日梦》……在中国儿艺的支持下,12部作品由最初15分钟的创意片段逐渐完善为45分钟的短剧,并以“两两一场”的形式进行竞演,接受孩子、家长和专家的检验。

  “孵化计划”的创作者也呈现出多元构成的特点,包括儿童戏剧人员、相关学科专业人员、戏剧教育工作者,还有音乐、美术、装置等领域的艺术工作者,以及有志于从事儿童戏剧的各行业人士。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儿童戏剧,“孵化计划”还设立了戏剧工作坊、艺术沙龙、名师讲堂、12小时线上演播、专家研讨会等多个板块,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将儿童戏剧拓展至更多领域。

  “这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创作项目,是中国儿艺创作工作的一次全新开拓。”“孵化计划”总策划、中国儿艺院长冯俐这样定位该计划。她表示,作为国家艺术院团,中国儿艺有责任“登高一呼”,在最醒目的位置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人看到儿童青少年戏剧,进而吸引各行各业中有志于儿童青少年戏剧事业的优秀人才加入进来,让这座戏剧殿堂进一步成为作品和人才层出不穷的温室和暖房。希望会有更多优秀作品在这里“绽放”,更多优秀人才从这里“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