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之芒藏大道
栏目:中国节
作者:郭文斌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当北斗的斗柄指向巳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干支历的午月起始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说明这个时候有芒的麦子要收割了,稻、黍、稷要下种了。所以,芒种是二十四节气里面最忙碌的一个时间段,可谓“忙种” 。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们都会知道,这个时候是农民最为辛苦的时候。

  谚语讲,“春争日,夏争时”。春天,如果早种一天、晚种一天会影响收成。夏天,早收一小时、晚收一小时,决定着进仓的多少。夏收时节,如果天空响起雷声,农民都会心惊肉跳。一些人家,如果人多,能抢一个小时,就有好多石粮食归仓。

  芒种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螳螂感阴气破卵鞘出生,鵙感阴气开始鸣叫,反舌鸟感阴气收声。演绎的是中华文化阴阳二气运行的辩证法,也说明自然中的动植物都活在自己的“天命”里。按说芒种应该是极热的时候,这些虫鸟怎么会感觉到阴气呢?这就是古人讲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就是太极鱼所象征的“阳中阴,阴中阳”。

  芒种给人生许多启示。

  第一,每餐都要想到“粒粒皆辛苦”。我感受过麦黄六月收麦子的不易。汗水和着麦土,那种痒,一般人是受不了的。麦芒和光芒交织在一起,特别难受。而有芒的谷物恰恰是最有营养的。

  第二,割着麦子,想着马上就要吃到的新麦面,我不由得想,让我们活命的食物,原来是天地所赐,也是汗水浇灌,我一下子就感觉手中的麦子所携带的天地的慈爱,就像小时候过年,父亲给我们分发糖果。由此,我教育小孩,每顿饭前都要想想,我们食用的这些食物是从商场买回来的,更是天地所赐。如此,感觉就不一样了,天地的大爱就在里面了。既然是天地的大爱,就更不能浪费。同时,也启发孩子,每天食用天地所赐,就要向天地学习无私的奉献。

  第三,重要事情要及时做。行孝不能等,行善不能等,要及时,要争分夺秒。有位朋友在外地工作,母亲病了,一直打算回家,但总想把手头的事忙完,不想有一天,老家来电,母亲已经走了。这种遗憾,将是刻骨铭心的,一生难以释怀的。芒种的“芒”,让我们联想到像太阳光芒那样的光阴。它警示我们要像抢种黄透的、熟透的粮食作物一样去奉献、去行孝、去行善,因为生命就是由如“芒”的时时刻刻构成的。珍惜当下,其实就是珍惜每一个如“芒”一般的生命单元。古人之所以在芒种送花神,我想也是提醒人们,不要错过花时,不要错过生命。

  第四,盛阳之时要防阴,苦味恰恰能养心。而防阴,内服赤小豆、薏仁、粳米、茯苓、山药煮的粥,外治首选是艾草。中医认为,“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而芒种时间,正值黄梅雨季,湿气最易侵入人体。有一次,我和两位朋友到外地接受艾灸治疗,不想在他的后背上灸出来像鸡蛋那么大的一包水,大夫说那就是长期积累在我们体内的“寒湿”,通过艾灸被驱赶了出来,幸亏及时,否则都有生命危险。这让我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艾草的神奇。

  《本草汇言》里面讲,艾草具有暖血温经、行气开郁的作用,是中医里面用途最广泛的药食同源的植物之一,也是防疫利器。

  艾叶香,香满堂,

  艾条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艾叶香,香满堂,

  艾条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吉祥,那儿吉祥,处处都吉祥。

  这是我们小时在端午吟唱的歌谣。端午是芒种前后的重要节日。

  古人认为五月毒虫出没最多,而毒虫闻到艾味,就离开了。端午节戴香包,也有这个意思。小时候,我们病了,父母就会把陈艾搓成艾炷,给我们灸,大多病,灸一会儿就好了。最为神奇的是,有些“新媳妇”怀不上孩子,灸一段时间,就怀上了。

  看到报道,俄罗斯已经把艾草基因跟菊花嫁接提取青蒿素,来治疗疟疾,效果非常好。艾草,真是“爱草”。

  记忆中,和艾草同样神奇的,还有苦苦菜,也是芒种时节常吃的菜。父母讲,它是我们的救命草,困难时期,我们就是吃着它活下来的。后来看中医书籍,发现它是天造地设。夏天对应心脏,而苦味正好入心。因此,要多吃苦味的食物养心。《本草纲目》中讲,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小时候,身体受伤,父母把它捣成汁涂抹在伤口处,很快就会愈合,可见它还有疗愈功能。

  第五,最热之时莫贪凉。“反舌无声”,说明内阴已经发生,内寒已经发生,脾胃已经偏凉,再吃寒的东西就会伤到脾胃,而脾胃一伤,运化的能力就会弱,运化的能力弱,肥腻的东西就难以消化,它就会引起脏器的功能紊乱甚至病变。因此,这时恰恰不能吃寒凉的食物,不能吃肥腻的食物,要用“心法”对治酷热,《黄帝内经》讲“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所以,这个时候重在安神,多听徵调的音乐,多读安详类的书,让心情平静下来,所谓“心静自然凉”。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