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玫:共商、共建一条
民营博物馆建设可行之路
栏目:聚焦
作者:本报记者 陈思静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陈履生竹器博物馆收藏了各类竹器3000余件

  “现在民间藏家的规模很大,比如上海、浙江等地方,一个博物馆协会就有几千人。他们的藏品不仅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而且有很多珍贵文物,有些甚至可以补充国有博物馆的不足。现在北京、西安、大同、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纷纷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可以说,民营博物馆的筹建对各地‘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将是很大的助力。”在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齐玫看来,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大有可为,但十分需要国家给予支持。

  “民间藏家大多是根据个人兴趣进行收藏,还有很多是祖辈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很多藏家希望藏品能得到有序传承,能和政府合作筹办博物馆。实际上,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但在实际运作中却有诸多困难。”齐玫说,目前民营博物馆总体数量占比较小,发展不足。

  针对民营博物馆在实际筹建中遇到的一些难题,齐玫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要完善保护民间藏品的法律法规。国家对民间藏品有明确的保护条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但是,在对民间藏品的管理上,因为一些法律法规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因解释不同,而对民间藏品的概念及性质界定不清晰,出现物权不安全的情况。造成民间藏家对筹建博物馆产生犹豫、担心,妨碍了民营博物馆发展的进程。建议对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要明确界定民间藏品的属性,制定完善的保护条例,并有配套的法律解释,使民间藏品的依法保护具有可行性,要让民间藏家放心。

  同时,政府应对民营博物馆筹建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因为,大部分民间藏家在筹建博物馆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是遇到博物馆用地、运营经费、管理人员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能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为民营博物馆的筹建提供必要的帮助,而民间藏家则发挥自身藏品及专业的优势,同时争取企业的赞助。以政府为主导,三方共商、共建、共享,探索出一条民营博物馆建设的可行之路。

  此外,对博物馆而言藏品是核心,齐玫建议促进民间藏品的整理,实现专业化升级。民间藏家具有丰富的收藏,但是藏品的整理往往力不从心。“在博物馆里,藏品整理是一件重要的基础工作,包括对藏品的来源、年代、质地、纹饰、等级等各个方面基础信息的采集、鉴定。而经过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整理以后,民间藏品的作用和影响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她建议,政府对此在人力、物力上给予相关支持,促进民间藏品的整理、保护、研究,整体提升民间藏品的专业化属性,得到社会比较广泛的认可,为筹建民营博物馆奠定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