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方革命纪念馆革命文化
线上教育与传播能力
栏目:两会声音
作者:刘万鸣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1年12月我有幸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使我备受鼓舞、深受启发。去年全国两会,我在调研地方革命纪念馆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支持提高地方革命纪念馆美术作品质量》的提案,至今仍在持续关注。作为美术家和博物馆人,我结合自己的专业,认真思考在疫情形势常态化的当下,如何利用线上平台发挥地方革命纪念馆在革命文化教育与传播上的作用,继续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尽管线上展览不能替代实物展览,但通过线上展示能强烈吸引观众到线下目睹实物。所以,地方革命纪念馆应加大加强对互联网的合理利用,通过开展线上展览等方式有效提升地方革命纪念馆在传播革命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作用。如今,各地区县地方革命纪念馆虽然已进行了线上宣传,但内容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且形式单一,有待改善。

  为此,我建议组成专家团队针对各地方革命纪念馆线上展陈进行实际交流指导。由国家级党史、近代史、博物馆学、艺术、设计等领域的专家联合地方专家通过线上考察、线上交流、线上指导等方式对地方革命纪念馆现有的展陈进行把关,并给出合理、可行的修改、调整意见;地方革命纪念馆根据专家团队的指导,对展览大纲、展陈作品、展陈方式进行修改完善,经专家团队二次审核后,形成完整的线上博物馆展览方案,持续普遍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线上展览具有实施成本低、展陈灵活、参观方便等诸多优点,同时也是对线下展览展陈效果的初步检验。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此方案尤为重要,后续可根据观众线上反馈意见推动线下展览改进,实现观众线上、线下互动。

  其次,建议以国家艺术基金专项课题对地方革命纪念馆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并配合主流媒体加大宣传、推送力度。由专业技术团队将纪念馆及其展览以线上博物馆、线上展览的形式呈现于电脑、手机等客户端,拓宽媒体推送渠道。这对于当下因疫情影响而参观受限的地方红色旅游来说也是因特殊挑战带来的机遇,它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时下新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有利于新时代背景下优秀革命文化的传承。

  最后,线上革命主题展览从内容到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需要,特别是适应青少年的需要。红色基因的注入要从孩子抓起,对同一重要的革命文物、文献及重大历史事件等,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以艺术的多样化表现方式和阐释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开展传播教育,如利用实物图片、连环画、动画、沉浸式体验、舞台活化、精品文物短视频、云展览、云直播等形式进行图文并茂的全方位展示,以完整系统多样的形式确保各年龄层、不同知识背景的观众都能以有温度、有共鸣的方式深刻理解伟大的红色文化,在提高对革命精神理解、认知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

  (刘万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