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作者:汪贞  来源:中国艺术报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包括职业准备、职业选择及职业适应的三个阶段。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海量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免受到周围信息的干扰而产生困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来的历史积淀,保留了我国历史文化中的智慧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儿女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职业准备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又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大学生应当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并与周围人对比来反思自己,从而明确自己的缺点与努力的方向。大学生只有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想要做什么工作,能做好什么工作等具体内容,才能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与能力倾向,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其次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观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着导向作用。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某些急功近利的社会思想的影响下,职业观念出现一定偏差,部分学生渴望高薪工作,而不愿“俯首甘为孺子牛”,然而过分关注物质会给自己的人生埋下巨大隐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学生应当树立一种胸怀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表明应当追求合乎于道的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让大学生明白不为贫贱而悲伤,不为追求富贵而匆忙。大学生应当明白精神追求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不被外在的名利拖累。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告诉大学生无论出于哪个行业都应该遵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这也是每个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都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底线和基本行为规范。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充分学习各类专业技能,正所谓“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生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成功,必须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提前准备必备的工作技能,充足的技能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大学生只有将自己修炼成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人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在职业选择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志当存高远”“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明人应该当怀抱远大的志向,一个宏伟的志向是大学生职业生涯中的指明灯,能让大学生及时修正自己努力的方向,在繁忙的工作与复杂的职场环境中不至于迷失自己。同时还应该“早立志、立早志”“志不强者智不达”,没有提前树立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难以顺利完成学业,难以找到适宜工作并实现人生价值。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选择过程中应该提高职业选择的自我效能感,利用所拥有的学习能力或者技能去完成职业选择。“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大学生如果想要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必须建立在稳重思考的前提下,必须深刻分析不断反省从而保证职业生涯选择的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选择应慎重,因为努力也是一种选择。不同选择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而足够的努力可以让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在职业选择时,大学生应当努力搜集整理职业相关信息,具体来说应掌握和了解所从事行业的职业发展趋势、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的前景以及目标单位的软硬实力、文化和规章制度等,对各方面都应有自身的深入揣摩和学习,在充分了解职业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才不至于陷入选择的迷茫。然而无论选择何种职业,都应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任何事情的取得和完成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重视量的积累,不能好高骛远。

  在职业适应阶段,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迅速适应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然而未来的职业环境远比从小熟悉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陌生复杂,大学生要想在职场中稳稳立足,应当首先学会辨别是非,大学生应综合分析自己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场所,做到有备无患。古语“上不怨天,不尤人”,当身处一个与自己预期不符合的环境,大学生不是积极地解决问题和提升自己,而是抱怨周围的环境、抱怨学校、抱怨家庭及出身、抱怨公司的薪资待遇福利等方面,这种总是将问题归因于外界环境而不从自身找原因的做法,将会使大学生职业道路越走越窄。其次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懂得适时改变计划。“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化是永恒的,大学生为了适应各种因素变化的需要应当对职业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优秀传统文化关于顺应环境的阐述较为丰富,如“识时务者为俊杰”“适者生存”“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朱元璋、诸葛亮等历史名人事迹表明,无论刚开始的客观条件多么差,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利用各种机会来实现人生的转变,鼓励大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的价值。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明白不耻下问,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要学会向同行优秀者虚心学习和借鉴,借鉴合适的间接经验。最后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提升工作能力。比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强调“今日事今日毕”,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将会面临各种琐碎的工作任务,可能令人手足无措。然而再多的事情只要开始做就会逐渐减少,再难的事情只要着手解决就会变得简单。又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想要修炼成职场精英,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修炼好职业必备的工作技能以及心理技能,如组织、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协作以及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锻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们应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明确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倡导注重过程、尊重差异的多样化评价,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方面,并不断走进校园充实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这样不但可以开拓并转变思路,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更能够着重从主体意识角度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作者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中级经济师;本文系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A类课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