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纯粹的画家
——观“自由长旅——杨刚艺术展”有感
栏目:画者
作者:何家英  来源:中国艺术报

套马杆(纸本水墨) 杨刚

  我过去对杨刚了解比较少,以前见过他的画,觉得很好。11月25日,我去参加中国美术馆一个展览的开幕式,当我转到了杨刚作品的展厅,一下子就被惊艳了,他有这么丰富而精彩的作品,完全不是我印象中的样子,他的画深深打动了我。因为我们都是画家,画家对于一件作品非常敏感,对于作品的艺术含量看得清清楚楚。我们两个人画风差别很大,我的画都在“斤斤计较”结构呢,杨刚却是这么地概括,但我能理解他,我能够看懂他。

  杨刚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受力,我看了他以前的素描才理解。他的基础非常雄厚,我说的雄厚不光是因为画的多、画的巧,而是他的个人气质和画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与统一。他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的人格,他真诚、干净、纯粹,画画没杂念。杨刚的木讷,其实是形成大才的重要条件。

  杨刚的作品凝聚了生活和艺术之间所形成的统一,他所学到的艺术与他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所经历的生活同样是他艺术的经历,他得到了一个具有艺术性的生活场景,蓝天、白云,放羊、骑马。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是羊倌,而是作为艺术家在观察自身的生活。我们一说深入生活,好像你得去寻找生活,而杨刚就在生活里面。

  杨刚笔墨很好,又有好的“造血”能力,他在中西方两种绘画语言中找到了通性和共同点。一看杨刚的油画,就知道他对西方现代造型艺术的理解非常深厚。在水墨上,他有着西方的因素,可是回过头来还是在画他感受到的东西。杨刚从西方学到了现代性,又回到了自己的感受中,然后把心性表现出来,纯粹的中国人的感情在这里融进去了。每一张画都不是白来的,都不是样式的重复,每一张画都是用强烈感受书写出来的。杨刚后来画的这些水墨,是他对一生的,尤其是年轻时候的那种生活印象的提炼和凝聚。就像齐白石,八九十岁还画儿童时代的印象,杨刚也是这样,这不光是简单的技艺问题。

  杨刚的水墨画高度抽象、高度概括,他用高度有趣味的用笔,这里一点,那里一抹,就那么一弄,神就出来了。比如杨刚的《余音》,画弹钢琴的人,画的是西方的人,线条和头发(甚至包括发际)都非常传神,这来源于高超的底蕴和造型能力。一般画家画乐谱肯定得勾线,但杨刚不是,笔虚到了不能再虚。钢琴里面浅颜色的地方,就是大笔一抹,露出飞白即可,掀起的钢琴盖,这么一个大圆却以飞白表现,干和湿的笔墨对比,言之有物。再比如《望烟归》,画两个背影的马,两人骑着马是对称的构图,但他找到了不对称的因素。对称的构图使得画面庄严庄重,不对称则有一种灵性和感受上的节奏变化。我以前对杨刚的印象就是大泼墨的概括几笔,我想杨刚画得那么简单,又翻来覆去地有什么意思。今天一看每一张画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语言,干笔应用上真的叫绝。 《望烟归》就是干笔用得好,味道太足了。还有《长裙女骑手》,四个女士,大长裙往马背上一披,蒙古族人的头冠,跟钢琴乐谱一样,轻轻地一扫就有了。再看杨刚画的音乐会,音乐是有节奏和旋律的,所以在杨刚脑子里形成的是音乐,一点、一划就表现出来了,抒发了他的情感和感受。《乌珠穆沁大马群》 ,画了一群马在奔腾。艺术的浑然,艺术的魂,语言的魂,他太理解了。有的人画百马图,每一个马都清清楚楚的,一数是一百匹马。画国画的人喜欢交代结构,完成了结构就完成了任务,这永远不是艺术。杨刚不是,他画这群马是混在一起,而且带着马群奔跑时如雷的轰鸣。

  今天,大家都说写意画缺失,写意画萎靡不景气,怨工笔太发达了。如果都有像杨刚这样的能力去画写意画,早就超过工笔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