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拼图——短视频时代的艺术史普及
——“短视频与大众美育”研讨会发言摘登
  来源:中国艺术报

  借助短视频,每个人透过一帧帧画面,实现对艺术的认知、对美感的确立。技术的革新让每个人迅速获得任何精准的艺术局部,找到自己要看的那一部分“拼图”,同时方便地浏览艺术整体,把握全局。每一个视频就是一张艺术拼图,海量丰富的艺术视频,相互联系,变成艺术史的一部分,形成每个人独有的艺术版图。

  艺术史是一门研究人类艺术文明发展,分析、归纳并探索审美系统演变的学科。艺术史学科虽然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但与大众之间仍然存在鸿沟。由于其复杂抽象的特征,艺术史往往被束缚在“象牙塔”之中。

  早期的艺术史教育主要集中于美术院校,艺术史作为各美术专业学生的共同课而开设。相关的知识信息主要依靠老师传授给学生,无论学生还是老师,手中的资料都相当有限,图像资料作为艺术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更为有限。对于图像的获取和观看,也主要依赖于幻灯片和少量的艺术出版物,图像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足以支撑艺术史的深度学习。

  当前,随着短视频软件的广泛应用,艺术史普及工作得以加速开展。相比图文和长视频,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让用户能够轻松简便地进行创作,在传播上也更具优势,与文字语言相比,它更加简明、生动、直观地阐释了艺术史的内涵。

  截至2020年12月,抖音上艺术类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1万亿,点赞量超660亿,分享量超17亿,评论量超43亿。粉丝数量过万的艺术创作者超过20万。

  日前,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举办了“短视频与大众美育”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短视频时代,艺术史的表达和传播呈现出图像化、即时化和全民化的特征。用短视频进行艺术史科普恰逢其时,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让艺术鉴赏的陡坡变成缓坡,让人人都能了解艺术成为可能。进而,利用短视频的引子作用,也可导向深入系统的艺术史学习和研究。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发布的《世界艺术史拼图——短视频与艺术史教育和传播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用短视频呈现艺术史,带来艺术史教育和传播新模式——拼图模式。这一模式有创作拼图、传播拼图和接受拼图三大阶段。其中,创作拼图意味着短视频把艺术史的表达还原成了无数拼图板块,将这些局部拼合在一起,就构成艺术史全图。传播拼图表明,艺术史类短视频的创作者来自不同知识圈层,他们共同参与艺术史的传播工作,而且互为渗透。具体来说,这些创作者包括三个圈层——艺术史专家、文化工作者以及普通大众。接受拼图体现为,短视频观众通过搜索等功能,能迅速检索到感兴趣的拼图模块,在与其他用户、创作者沟通交流中,了解拼图的“局部”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进而把握艺术史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