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交流界限,大众在抖音共建艺术空间
作者:朱青生  来源:中国艺术报

  抖音的特点是“共建”,它就像一级台阶,让更多人在短时间内触达艺术、了解艺术。

  《报告》指出,传统的艺术史叙述逻辑,往往是以地理区域、年代时间、文化流派为主。但是对大众而言,对艺术史中的人物、作品、事件和观念形成感知是更有意义的,记住艺术历史的脉络反而是次要的。

  短视频将艺术史的叙述逻辑还原成了具体作品,甚至对一件作品中的组合因素进行细节切分,让作品的局部特质充分展示出来。短视频平台也允许用户在不同视频链接间跳转,将艺术史的宏观叙事压缩进微观、具体、可感知的视频内容中。

  《报告》认为,艺术史在短视频时代的呈现,就像是完成一幅拼图的过程。每个人的艺术认知、美感构建都源自所看到的艺术作品,将这些感知拼接起来,会形成一幅幅个性化的艺术拼图,它们各不相同,不断更新。拼图的模式并不仅限于呈现和表达艺术史内容,它也在短视频的生产端和接受端呈现出多面丰富的特点。

  短视频把艺术史的系统表达还原成了无数局部碎片和板块,拼合而成全图。艺术本在各地区各自创造和生产,过去艺术史都按地区、国家、流派归类,短视频将艺术史都还原成了作品并表述、呈现;甚至将一件作品中的组合因素切分成一个个小部分,然后让局部特质充分展示和闪现出来。每件作品、各个局部共同拼成流派、地区、风格,最后就形成了不断扩大的整体。短视频将艺术史的构成变成拼图。

  过去的艺术史学术探讨总是倾向于将一组人或一个人的一组作品放在一起,即把在特殊的物质条件、精神环境之中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归拢在一个体系之下。短视频则脱离了这种艺术史习惯的方法论。在对每一件艺术品的探讨中,既可以让人看到每一个类型和作品的特点,也让人通过大数据的同类推送链接到各个方向的系统,分门别类进入,跳转推送关联。作品不仅体现了自身价值,还与当下的年轻人共同存在、呈现,继而成为拼图的一部分。

  不同创作者因专业背景、创作动机的不同,在叙述艺术史中也显现出不同的叙述视角和呈现风格,这也提示了拼图的另一层含义。艺术史的创作拼图不仅是内容上的拼图,也是呈现方式和叙述视角的拼图。在抖音,无论是艺术专业艺术史,还是艺术品中的历史和文化,或是艺术品鉴赏中的美学,都可以独自道来,寻求知音,心心相印。

  拼图中更加珍贵的一面,是短视频受众的参与。点赞、转发和讨论都是参与的形式。他们不单是一个艺术史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分享自己的知识,甚至补充信息、纠正问题。有专业者之间的切磋,也有不同专业者提供的不同视野,这个更为主动的“接受”甚至丰满了那块被观看的“拼图”,此时,接受者又成为再创作者和传播者。

  这些共同组成了世界艺术史拼图的各种面向,为受众提供了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理解艺术史、观看艺术的多种层次维度和机会,也为艺术史的转型提供了创造性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所有参与者的创造性和审美参与。

  艺术史类短视频的创作者,要注重提升视频的准确性和品位。据悉,抖音“DOU艺计划”邀请艺术领域专家,成立“抖音艺术顾问团”,对创作者给予指导,这是抖音确保艺术类短视频质量的有效举措。还应该进一步在技术上加上符合艺术规律和未来文化的方法,不断提高短视频传播艺术史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抖音也是一种艺术探索形态,它表达出大众参与、交流、互动的生存状态。随着知识变得民主,传播更加便捷,未来的世界将充满想象和超想象。面向未来世界,艺术家正在进行新的艺术探索。其中,最新之处在于打破交流的所有界限,它体现在互动的过程中,而不在某一个艺术作品中,如今抖音将它表达了出来——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