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长虹
栏目:画者
作者:杨维民 王彦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树应该有的样子(布面油画) 蒋长虹

  2020年冬天,我们到天津西洋美术馆参观纪念蒋长虹教授作品展,欧式老建筑旧旧的,走在咯吱咯吱响的楼梯上,就像初看蒋长虹教授的作品一样,时间流动的久远之感油然而生。今年有幸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两次近距离观看蒋长虹的作品,让我们对蒋长虹的艺术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蒋长虹1964年出生于天津,198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2019年病逝,生前任天津财经大学教授。蒋长虹的一生,少有众声喧哗,在寂寞中享用了安静的时间,心无旁骛专心于艺术思考和创作。他有限的人生,不在画室,就在通往画室的路上。蒋长虹是一位“认真”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每天上班的清晨小路,看到熟悉的日出黄昏,看到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看到每日工作的画室角落,看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物件。他认真地观察生活,认真地用画笔表达生活,他曾说“越在浮躁的时代,越需要与时尚保持一种距离,坚持真我的存在” 。在艺术越来越难定义的当代社会中,坚守自我和本真是一位艺术家难能可贵的品质,蒋长虹几十年如一日的醉心于艺术,置身于喧嚣之外,描绘着平凡生活,在艺术创作中思考着生活和世界。伫立在蒋长虹的作品前,仿佛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平凡而又宁静的力量。

  在蒋长虹的风景绘画作品中,大多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稀松平常的景色,大块的笔触表现出自然的世界,各种颜色冲撞、和谐,整体画面忽略了细节的刻画,远处的房屋仅用线勾勒出轮廓,隐匿在背景当中,深绿色的树木描绘的像是起伏的山峦,跳跃着冲到眼前,画面多是灰色的色调中营造出光感,令人不自觉地走入这样雾蒙蒙的清晨或晚霞之中。画面来源于现实,又不完全是现实的经验,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碰撞加上画面中线面的应用,构成了蒋长虹的作品中独特的视觉语言,这样的画面不自觉地吸引人久久注视回味,在他的画面中感受得到时间流淌的痕迹,一如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中沉静而美好的内心世界。

  人们若要追问艺术的意义,可能有无数种解答的方式。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是最毋庸置疑的,蒋长虹认为对于哲学的思考是艺术家必备的能力,生命有限而艺术无限,人生苦短而世界之大就必须有深邃的思考,艺术才能有无限的可能。蒋长虹正是一位这样孤独的思考者,他在每日上下班的一条小路上思考、感受、体悟,作为无尽的创作源泉,这也是他自己内心世界与自然世界真诚的对话。蒋长虹的作品中没有宏大的叙事,复杂的形式,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传达着他内心的感受,不流于喧嚣,享受平静,专注思考,正是这种超凡的平静吸引着人们在他作品前停留、思索、回味。

  蒋长虹喜欢德加,他画的人物也有德加芭蕾舞女的意味,晃动的身影散发着光感,简单的线条勾出人物躯体,甚至一些人物只描绘身体的局部,画面中人物表情是淡漠的、不清晰的,仿佛陷入了沉思状态中。这样简约的形式是蒋长虹艺术作品的鲜明特点,并不注重细节的刻画,却在整体气韵和氛围把握上游刃有余。或许越是平静的人才越执着,蒋长虹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没有亦步亦趋,追随时代脚步,内心平静而倔强地刻画着自己的生活,赋予平凡的生活思想,赋予平淡的画面诗意。在追逐着思考的过程中,画面和画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思考,生命和爱的阐释,与世界和自己的对话,才是蒋长虹艺术创作的根源,他的艺术是纯粹的、理性的、诗意的,是无限的思考的空间。

  生命如长虹,蒋长虹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了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当代艺术曾高歌猛进,也曾纷繁焦躁,而在这其中有的艺术家能够坚守自我本真,蒋长虹正是这样的艺术家,艺术本没有生命的意义,是艺术家的思想和精神透过这一方画布,传达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引导着我们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无论经过多么漫长的时间冲刷涤荡,依旧会散发着熠熠光辉,这也是艺术之于生命的意义。

  (杨维民系美术学教授、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研究生导师,王彦冰系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