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本色 翰墨情怀
——谈肖建科的书画艺术
栏目:书者
作者:刘恒  来源:中国艺术报

肖建科作品

  诗词、书法和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艺中最具代表性的门类,是传统文人寄托情感、表达审美的理想方式。时至今日,尽管书法、绘画及文学形式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不同于古人的面目样式与审美追求,但仍然有一批热爱并沉迷传统精神,沿着前人开创的道路继续探索前行的艺术家,延续着书法绘画的古典风范,同时也传承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看了肖建科的书画及诗歌作品,更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传统审美精神的丰富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

  肖建科生长在文物古迹众多、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河北正定,从小喜爱书画艺术,先后进修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和河北科技大学,受到了专业的美术教育训练。多年来,不论是担任政府部门还是文艺团体的领导工作,艺术实践始终是他生活中从未间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学习、感悟和思考,逐渐涵养、充实并支撑自己的艺术创作,使肖建科在书法、绘画、诗词等领域基础扎实,提高显著,稳步达到一个修养全面、技法娴熟、面目独到的成熟境界。

  肖建科在艺术实践上最突出的是书法创作。据他回忆,自己在幼年时就在父亲手把手的教导下开始练习用毛笔写字,尽管那时还不明白书法为何物,但在他的内心里已经引发了对汉字书写的强烈兴趣,柔软的毛笔根据书写动作的差异所带来的各种奇妙变化更是深深地吸引了他。从那时至今,肖建科对书法由最初的好奇而成为兴趣爱好,再发展为执着的艺术追求。除了坚持不懈的长期练习以外,他还以书法为根据地,对与之相关联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学、历史知识及绘画等艺术门类,都有系统的学习和广泛的涉猎。肖建科生长的正定是文化古城,文物古迹遗存甚多,他本人又曾多年从事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和文化产业的相关工作。可以说,家庭熏陶、成长环境以及工作需要,共同促使他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与全面学习。而这些修养知识,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正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积累,也是艺术水平背后的力量支撑。

  中国的书法艺术以汉字书写为表现方式,融入书写者的审美趣味与追求境界,由此展现出作者的精神面貌。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书法艺术伴随着汉字的形体演变,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无数书法家的探索实践,形成了深厚而丰富的历史积淀。按照书法传承的基本法则,后人学习书法,都是先从学习传统入手,然而传统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历朝历代经典作品,不同书家各自的独特风格等等,都是传统的表现形式。同样,后人学习传统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选择某家风格或某一经典碑帖专心临摹,选定某一书体广采博涉,在思考领悟传统法则的基础上放笔挥洒,这些做法在前人都有成功的榜样,正如西谚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当然,采取何种方法,对书家将来能够达到的成就高度是大有关系的。肖建科在学习传统的方式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不是局限于某一碑帖或某家面目去亦步亦趋地临仿,而是基于自己对整个书法发展过程的全面了解,准确把握书法艺术的基本标准、法则,通过个人的理解、领悟去探索和发挥。从肖建科的书法实践可以看出,他对篆、隶和魏碑均下过很大的功夫,最终选择带有碑派意趣的行书作为主攻书体和风格依据。他广泛涉猎多种书体,并非是要诸体兼擅,而是为了更全面地把握中国书法的本质内涵与审美精髓,是积累综合素养的手段。对于肖建科来说,习篆使他熟悉掌握了汉字结构的原理、规律及形体演变过程,写隶书、魏碑使他对“金石气”有了真切、具体的感受并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笔下流露出来。当这些体验、经历积累起来,成为书法作品及风格面目背后的支撑力量的时候,肖建科对书法艺术特别是传统书法精神的全面把握与深刻理解也就显著地表现出来。

  全面考察肖建科多年来在书坛上的表现,最能体现其审美追求,代表其创作水准的,是其具有浓厚金石气息的行书。自从清代中后期金石复兴以来,“金石气”作为一种新兴的审美类型,在书法界被广泛接受和持续传承,从何绍基、赵之谦、翁同龢、吴昌硕直到近代的于右任、沙孟海,众多杰出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肖建科也选择了这条道路,他并没有固守某一家风格,继续重复前人面目,而是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对运笔、用墨的敏锐能力,提炼和巩固着属于自己的面目样式。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碑派书风特有的雄浑坚实的点画、奇崛错落的字形以及凝重苍茫的墨色变化,显示着作者对前人的吸收承接,但又无法具体对应到某一书家,由此正体现出肖建科在艺术上坚持自我,善于思考领悟的优秀素质。

  在肖建科的书法作品中,还可以感受到清新的时代气息。他学习传统、借鉴前人,但作品面目却不是陈旧老套,其用笔灵活生动,疾徐轻重交替,结字以平正为主,大小聚散穿插其间,墨色则浓枯干湿随书写动作而自然呈现变化。所有这些,都是他根植传统,立足当今的艺术理念的体现,也是其作品多年来一直入选国内各项大展,深受书坛认可的重要原因。

  萌发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的文人画,历来与书法有紧密的联系,书画兼擅的艺术家更是代不乏人,肖建科在这方面也是力追前贤。他的绘画早年以花卉为主,笔致灵活,墨彩湿润,整体风格清新素雅。近年来,他又转向山水画,勾勒山骨,点染树石,布局饱满,意境深邃。一如既往的是,不管大幅小帧,大都配以长题,内容或为艺术感言,或是自作诗词,将书、画、诗文有机地融为一体,显示出肖建科在艺术上越来越成熟和自信。同时,绘画中灵动的笔致和虚实相间的整体感,也为他的书法面貌带来了情趣上的新意,可谓相辅相成,相互滋养。

  书家贵在有“诗心”,绘画贵在有“诗意”,肖建科深知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来说诗的重要性,所以他不仅读诗,还坚持自己作诗,画上题语也往往追求诗意语言。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得益于从小所受的文化熏陶,更得益于他爱思考、善感悟的良好习惯。他的诗和题画文字,不是简单的记事写景,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思考,有发现、有心得、有感悟,记录了艺术家内心活动的轨迹和成果,如果想要认识理解肖建科其人其艺,这些文字是不可忽视的真切表达。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