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经典,吃透传统,努力塑造自家面貌
——记罗殿龙书法作品展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敬畏经典”——罗殿龙书法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罗殿龙先生将‘敬畏经典’作为自己个展的主题,非常有意义。本次展览,‘敬畏经典’这个主张突出体现在临摹上。临摹作品占参展作品半数以上,充分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对经典的敬畏。这在书法家个展中是不多见的。”5月9日至11日,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所言的这个“不多见”的个展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由广西文联、中国艺术报社共同主办,广西书协、广西书法院、民族文化宫展览馆、民族文化宫民族画院承办的“敬畏经典”——罗殿龙书法作品展共汇集其创作的186件书法作品,包括114件精选的临帖作品和其近期创作的72件书法力作,共同向观众展现书法经典与当下创作的对话关系。

  展览:向党献礼,表达感恩

  在民族文化宫一层的三个展厅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陈福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王万宾,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罗黎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士秋,江西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泽民,中国光大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司法部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韩亨林,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副主任们发延,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军事博物馆原馆长、少将袁伟,空军政治部原副主任、少将刘展志,中国书协原副主席、河北省书协主席刘金凯,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广西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黄道伟,广西政协原副主席苏道俨,广西书协主席郑军健,广西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广西书协名誉主席韦守德,广西书协名誉主席、广西书法院院长韦克义等,与近600位观众共同欣赏罗殿龙具有明显的传统基础和个性风格、以大字行草为主兼有楷隶的书法作品。在开幕式上,覃志刚宣布书法展开展,罗殿龙将巨幅书法作品《中国梦》捐赠给民族文化宫。

  罗殿龙是广西壮族书法名家、中国书协会员,他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大法官,广西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我是壮族子弟,家里世代务农,父母都是文盲。而我有幸赶上了好时代。”罗殿龙介绍说,1978年他参加了全国高考,并如愿考上广西大学哲学专业,“毕业后我回到河池地区工作,在党的关怀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没有组织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永远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这次在北京的展览,是罗殿龙用举办个人书法展的形式,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表达对党的感恩,具有特别的意义”,黄道伟认为,壮族书法家在民族文化宫举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展,体现出的是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精神。

  临摹:贴近经典,找到根脉

  多年来,罗殿龙以敬畏艺术经典、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将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传世名帖进行反复临摹,同时融入个人感悟,创作出不少精到传神的临摹作品。在民族文化宫的中、西展厅,展出了他临摹的100多件作品:先秦《石鼓文》、汉代《礼器碑》、东晋王羲之《十七帖》、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唐《李公墓志铭》、柳公权《玄秘塔碑》、张旭《李青莲序》、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元赵孟頫《胆巴碑》、明王铎《拟山园帖》、清黄自元《读书乐帖》……历史跨度长、范围广,涉猎书体、书风和书家繁多,其中以东晋时代尤多,仅王羲之作品就达23幅,展现了罗殿龙“取法乎上”的研习标准。“看到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仿佛对着临风荡漾的柳条,不知不觉地展手摆腰,全身的筋肉都松懈起来,模仿它的秀媚;看到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仿佛是看到了原件展示,形韵俱佳。”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原宣传部部长、自治区文联原主席潘琦的观览心得,也是很多现场观众的感受。

  这些作品传统笔墨与时代审美相融合,结合书法家个人实际,使经典传承变得灵动鲜活,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热情。罗殿龙逼真临摹众多书法经典,在潘琦看来,“得力于他早年临帖和勤学苦练书法付出的汗水与心血。没有多年来的砥砺前行、艰辛磨练出的厚实功底,靠一时之灵感是绝不可能临摹出如此佳作的”。

  徐里认为:“这些临摹作品的涵盖面非常广,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品都有涉及,为我们呈现了比较完整的书法史文脉,足以见得罗殿龙先生在学习、取法方面所下的功夫。他在‘临’‘创’之间的探索,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对经典的临习、对经典的敬重,这是在学习、传承、感悟、表达艺术时的重要心态与环节,也是人生美好的理念,更能折射出他对于书法艺术学习谦虚的心态与境界。”

  “通过临摹,他贴近经典,找到根脉,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规律的清醒认识。”罗殿龙的研习之路让康伟想起李铎先生曾经提出的“临、立、创、变”:“‘临’是基础,是基础工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同时也要在‘临’的基础上‘立、创、变’。敬畏经典并不是作茧自缚、因循守旧,而是在吃透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塑造自家面貌。”

罗殿龙(左二)与观展的嘉宾切磋书法临创心得

  创作:集古为新,承接时代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张海曾为罗殿龙题词“集古为新”,这也可以看作他习书的经典概括——临帖的过程,亦是罗殿龙在与古人对语中汲取传统精粹补壮和提高自身创作水平的过程。他在创作的过程中移情入境,注入了历史理解和个人情怀,其创作始终不脱离前人的经验,并从临摹古人的经典作品中获得了创作能力,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临创转换,绽放出书者人格魅力的时代华彩。在展览东厅,集中呈现的就是罗殿龙通过对历代传统书法经典敬畏的膜礼,完成临创转换后的自作书法作品,其中不仅有抄录历代诗词经典内容,更有《咏崇左风光》《颂广西桂林诗》等突出展现广西地域文化的作品,其草书雄浑厚重、含蓄深沉,行书飘逸洒脱、行云流水,楷书工整规范、隽秀俊逸,隶书婉转流丽、朴拙大气。

  罗殿龙的创作,外观法度规矩、内涵沉稳悠然,沿袭了古代风骨又潜藏了时代审美;从他的创作作品中,观众能感受到他延续了古人笔墨,却又跳出陈旧的墨守成规,他的书法作品蕴含着通畅的人文情感,从他的作品里能够感触到传统与时代审美的相互承接。“他将人生经历、阅历融汇于对经典作品的感悟之中,并借由经典,阐发对书法的情感表达。 ”徐里说,他的书法具备了清健、清新、清逸与清明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在修养。

  在展览中,行书作品《奉法者强》,结合了罗殿龙的工作专业和书法专业,更受到观众的瞩目。“罗殿龙先生是大法官,守‘法官之法’,讲究理智、理性;他同时又是书法家,守‘书法之法’,讲究艺术审美、文化涵养、生命体验、情感体验。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在他那里实现了很好的融合,这是因为从本质上说,‘法官之法’与‘书法之法’都讲规矩、守法度、行大道。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书法会重法度、讲规矩,不慌不忙不乱,呈现出正大气象。就像作为法官守‘法官之法’一样,作为书法家,他也守‘书法之法’。”康伟说。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我虽坚持学书数十年,但总感觉才刚刚入门。”在展览现场,罗殿龙表示,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展览,只是抛砖引玉,“今后我将更加努力,更好地走正确的路。”——在展览中,有一件他的巨幅行书作品《艺无止境》,亦可以看做罗殿龙对于书法最为直白的心声。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