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灌溉希望的田野
栏目:两会声音
作者:王林旭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标志着,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胜利完成的形势下,“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同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规划设计了今后5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因此,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内涵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抓手的文化强国建设,都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而文化就是乡村振兴之魂。要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让文化化作春风甘霖,灌溉乡村振兴希望的田野。

  一、创新文化宣传形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和农村社区要采取符合农民尤其是新型农民特点的新方式新方法,创新文化宣传形式,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引导。在利用文艺演出、露天电影、宣传车、宣传栏、宣传画、乡村“大喇叭”等载体的同时;针对中青年农民群体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微信群、抖音等新传播载体的作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宣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创新文化宣传形式,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好政策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通过接乡村地气、有农村温度的影视、戏曲、文艺作品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播洒人文关怀,培育农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切实提高乡村群众的凝聚力;推进道德和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弘扬劳动光荣、诚信重礼、勤俭节约、尊老爱幼、敦亲睦邻等优良社会风尚。

  二、注重城乡融合发展,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在保护传承利用乡村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要保护与传承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边普查边发掘、边发掘边保护;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新的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物质文化遗产要优先保护好历史文化建筑、街区、村镇等,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深挖历史古韵,弘扬形神兼备的人文之美,重塑诗意闲适和田绿草青的乡村环境,重现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和原汁原味的乡情乡愁。要保护和激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力开发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用品和表演艺术、口头文学、农民画等项目,使其能够与现代消费需求相适应,从而有效对接乡村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三、增加公共文化供给,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只有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才能更好地化作乡村振兴的无穷动力。政府、文化企业要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增加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农村文化市场的供给,推动形成有影响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不断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要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文艺组织、院团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帮扶长效机制,组织文艺工作者、院团深入农村持续开展文化结对帮扶、惠民演出活动;要鼓励推出反映“三农”题材特别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同时,要建设和发挥好互联网文化平台作用,开发文化资源集成云服务平台,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文化信息服务,加速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村文化服务领域的转化和应用;要加快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实现农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全覆盖;要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和提质增效的新方法新模式。

  四、培养“三农”文化人才队伍,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只有加强示范引导、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奖励乡村文化能人脱颖而出、注重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形成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良性自我发展机制。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文化产业展示区、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政府部门应加强多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用人机制,在机构编制、职称职级、福利待遇等方面向基层文化人员倾斜;建立相关的乡村文创人才基地,吸引包括新村民在内的有志之士驻村投身乡村文化建设。要加强农村青少年文化传统教育,对学生开展具有乡村特质的文化教育,培养开放、合作以及创新精神,培养一批爱乡村、有文化的优秀接班人;同时,要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充满乡土情怀并致力于农村文教事业的教师队伍。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但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内外主体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王林旭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国家民族画院院长)